最近刚补完了这部电影,悬念和节奏都控制的很好,直到最后才揭露真正的黑手。
很多人似乎没理解拉马是怎么陷害约翰的。
大家认为拉马无法控制先知系统和约翰的行为,他怎么能让约翰去杀人呢?
其实拉马是应用了先知系统被很多人忽视的一个规则,这个规则也是系统被废止的真正原因。
先阐明系统的两个规则:1、一旦发生预测,不论过程如何变化,嫌犯一定会去杀被害人。
2、知道预测的人有能力去改变未来。
这两个规则拉马是知道的。
也就是说,拉马设计时并不需要考虑约翰是否逃跑,他只需要构思一个陷阱,比如用匿名信引诱约翰去旅馆和被害人碰面。
而在他设计好这个陷阱时,先知系统就会自动预测。
此时无论约翰是否逃跑,在规则1的作用下,即使事情发展和拉马设计的不一样,约翰和被害人最终也会碰面。
如果他不逃跑被逮捕,那么拉马陷害除约翰的目的也能达到。
这里的先后顺序是这样:一、拉马设计陷害约翰(设计过程不重要)。
二、先知系统发生预测,规则1生效。
不论约翰是否按照拉马的设计行动,他最终都会去杀被害人。
三、接下来有多个可能性:(1)、约翰没有看到先知系统的预测就被拉马引诱到旅馆和受害人见面。
结果是不论约翰杀死受害人还是被其他人阻止,他最终都会被逮捕。
(2)、约翰看到先知系统的预测,不逃跑或逃跑过程中被抓,结果也是被逮捕。
(3)、约翰看到先知系统的预测,成功逃跑且直到案发时间都没有被抓到。
此时规则1发动,约翰必定在预定时间和受害人见面。
上述几种情况不论哪一种发生,最后拉马都能达到排除约翰的目的。
四、约翰和受害人见面,此时规则2发动,即看过预测的人有可能改变未来,所以约翰没在预定时间杀被害人。
er最后拉马没有杀约翰也是规则2在起作用。
真相就是:先知系统不但有预测功能,还有强制功能!
一旦被预测,除非被知道预测的人阻止,否则不论出于主观意愿还是偶然因素,嫌犯最后都会和受害人见面,而且都会试图杀人。
假如先知系统被大幅推广,必然产生两个问题。
1、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行为会被预测,这个时候放弃杀人行为的人就会增多,导致无法识别有效识别真正的罪犯。
2、真正的犯罪者利用系统规则1来陷害他人,只要设计一个陷害计划就会被自动预知,之后被陷害者就会被逮捕,幕后黑手则逃脱制裁。
所以说,先知预测的强制性是系统被废止的真正原因。
电影穿插了大量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回放和预测,很牛逼的设定,不过所谓的“先知”出现让人摸不着头脑,基因的改造应该不会超越时间的限制,真正的突变应该出现在物理学的科技大爆炸……阿汤哥和科林法瑞尔的演技狂飙让人惊叹,汤姆克鲁斯一如既往的帅气迷人,把电影中失子之痛演绎的令人心碎,不过最后能够识破阴谋最终逆转局势,这个人物的内心该多么的强大啊!
依然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有关时间的探索,应该也是其《人工智能》的延展作品,斯皮尔伯格对于类型片的探索远超其他导演,不得不佩服。
未来如何解构?
科技能否控制自由的意志?
这是影片所要探索的关乎于人类的难题;然而如何预知犯罪,如何捕捉罪犯,似乎只是一个饽论,因为我们无法去为自己犯下的罪行承担过错,更无法改变过去,但人类一直向往的权利和自由,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去争取的,正所谓科技也有两面性,科技也没有完美的系统,最难测的,始终都是人心。
预测和未来永远都是无法去辩证的话题,由此可见,影片设定的所谓犯罪预防系统无非是想挑战原有的观念;男主想通过高科技来预防犯罪,然而抓住罪犯却需要证据,因此最终只能被迫阻止犯罪,并预测了一个男主不敢去相信的未来,于是他自己谋杀了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对此只能被迫去探究所谓真相。
此时男主已经预知了未来要发生的故事,所以只能企图避免遇到未来,因此当他劫持先知从而被逮捕时,系统中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让他改变了原有的计划,因为此时没有人能够阻止他,现实也成为了未来的一部分;或许在面对最复杂的时间唯度,谁也无法保持思维的清晰,更无法决定自己未来的命运。
对于反乌托邦电影来说,公平有序,没有贫困和纷争,无疑是电影的主旋律,然而映入眼帘的科技困扰,依然不计其数;正如对科技的担忧如同对自己命运的担忧一样,影片中的谋杀罪都是先知预知犯罪,当三个先知的人类长期泡在营养液中,他们只能重复的看那些杀人画面,然而人们一开始就相信先知是没有错的,但在监控中提取个人信息之后,那些所谓的个人隐私和权利都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因此即便是在高监控的社会中,犯罪也依然不会停止。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预知犯罪中心成立的基础,需要三个拥有超能力的先知提前预知犯罪;于是在六年的试运营中,广大民众对所谓的科学始终深信不疑,但这种科学性的设定不过只是天方夜谭,因此先知的母亲被谋杀的情节并不成立,于是这个充满着辩证精神的故事,便在很多次的生死抉择中发现凶手,那些执法者也只能靠头拷去度过余生,正所谓凶手杀死了“凶手”一样,此时每个人的人生都陷入了死循环,因此即便可以拯救别人,却依然无法解救过去的自己。
“你想做少数者吗?
”这似乎是每个人都无法回答的难题,正如自己如何与自己的未来和过去和解,从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个人评分:8.5
很多非常好看的电影基本都是改编自小说,这部电影也不例外,我没有看过这部小说,也许是我方法不对,搜了很久都找不出来。
根据经验来判断,由于电影的商业倾向比较明显,往往会扭曲小说中无以言喻的经典创意和主题灵魂,而我肯定这部电影也是跟小说有些出入的。
等我以后看了小说再来补充其他不同的观点吧。
矛盾的地方有几处,而不易解决的问题才会引起我们对电影对于某一方面,或人性,或生存,或环境,或未来的一些思考,这样才是一部好电影。
第一:到底存不存在少数派报告?
在阿汤哥试图找到少数派报告时,我误以为安娜芙丽被杀的真相存在于少数派报告中,而少数派报告的定义是(如果有这个定义的话):三名“先知”一起判定一个人是否有杀人企图。
当出现分歧时,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定案,但最后若证明少数那一方是正确的话,则会秘密保存一份少数派报告。
但在我看来,根本没有少数派报告,三个告知预测基本一致,最强先知也亲口对他说出NO,没有The mornityry report。
在阿汤哥被预测杀人时,也希望从安嘉莎身体中得到自以为“不会杀人的少数派报告”,但最终他还是跟三个告知预测的一样,若不被阻止,则必定会发生,尽管你可以做出选择。
第二:删除的报告即为少数派报告,但也是“预测会犯罪的报告”,不是“不会犯罪的报告”女先知母亲安娜芙丽被害的事,三个先知预测一开始是不一样的,双胞胎预测的是第一次命案的发生,而安嘉莎预测的是第二次命案的发生,但由于画面极其相似,工作人员也看不出区别来,虽然防罪中心也成功阻止了命案的发生。
由于第二次命案是没有被阻止而实际发生了的,安嘉莎一直都在回想这个画面,却被工作人员当作所谓的“回音”予以删除。
这份被删除的报告就是少数派报告,一直存放于安嘉莎身体里。
所以之后调查员得到女先知的这份报告,指出女先知与其他两名双胞胎不同之处,并提出疑问的时候被拉玛枪杀了。
看到这里我们就清晰了,其实整个故事绕到“少数派报告”只是为了找一个关键点来撑起整个局面,而主题思想是预防犯罪中心真的是切实可行,对大众有利的吗?
不妨来看最后拉玛的选择:1,杀了阿汤哥,防罪中心是切实可行的,但自己的余生将会在痛苦中度过(变成植物人,眼前不停地播放凶案现场的画面,永远痛苦不堪)2,不杀阿汤哥,即宣布防罪中心是不可靠的,自己的心血将会付诸东流但最终他选择了自杀,不敢说这样的决定是对的。
但起码说明在防罪中心的预测,只是一种可能性,至少在抓到所谓的将要犯罪的人之前,他还有几分钟的时候来决定是否最终实施犯罪,这便是防罪中心最不可靠的漏洞。
最后关于阿汤哥被陷害的情况,我一直都想不明白,查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涉及到的也只是只言片语,大体是拉玛雇了一名监狱里的犯人科罗,制造杀过他孩子的假象,以此来勾引小汤杀死科罗,不管过程如何,终有一天他们会见面,他会被假象迷惑而杀了科罗,而这些杀人过程的出现,又是先知们预测出小汤会杀人,小汤才去劫持女先知,找那份清白的报告,才会因为种种事件遇到科罗,才起了杀心,才会导致预测中心报警。
这样的话就非常矛盾,简单点说像这样:你说我要杀人,我因为你的这句话才去杀了人。
而你不说我也不会去杀人,但你的预测又是对的。
我要抓狂了。。。。
想多了脑壳痛,睡觉!
If you suffer from insomnia and really need some sleep, then congratulations! You don't have to take sleeping pills anymore. Instead, you can watch the first half of this film, "Minority Report", which is extremely slow and sufficiently boring to make you sleep. All the digressions and flashbacks only shatter the main plot, and render the film rather unfocused. You only know what "minority report" means after the one hour mark.
影片的故事框架来自疯狂作家菲利普·K·迪克1956年出版的一个短篇,其寓意简直像是为911后的美国人度身定作的,即“为了人身安全,你愿意放弃多少个人的自由和隐私?
”在当今世界,为了乘坐飞机,我们可以接受搜身等检查;但乘坐地铁你愿不愿意接受身份核实?
影片假设,50年后的华盛顿特区市民愿意接受无时无刻的身份检查,当然不是由活人来搜身,而是借助科技手段。
当你能预知即将发生什么事情时,你的行为是否会改变“命中注定”的结局?
说到故事的发展,那可谓是一波n折。
在看电影时,你会以为推理到了真相:一是认为根本没有人设局(正好设局这个说法沉溺了很长一段时间),二是断定Anderton要杀的人就是他的弒子仇人。
没过多久 脸被打得啪啪响,我所认为的“真相”,背后的基础竟是谎言!
大幕拉开,又一层大幕,这才看得爽。
Anderton在为自己的清白推理奋斗,在一次一次的奇观冲击下,我们也在真相的迷雾中摸索。
幕布拉开,终极恶人终于揭晓,影片进入令人紧张激动的高潮阶段。
在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下,在一次一次的背腹受敌中,我们为所有正义的人紧捏一把汗。
而当真相揭晓,善恶有报,但贯穿影片,悬而未解的谜题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又陷入深深的思考与期待中。
不仅“真相”背后是谎言,整个预防犯罪局,整个体系,整个安宁祥和的乌托邦,都是建立在一个不自由的“谎言”上。
不得不让人想起康德对于“自由意志”的呐喊(Agatha:“我厌倦了未来”),以及《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Harvey Dent谎言揭穿导致的动乱。
“真相”与“谎言”,在故事内、电影全局中都形成了巧妙的互文。
然而,该片本来就不是以画面取胜的。
甚至,斯导最近迷上了朦胧美,画面颗粒感在影院看起来非常强烈,而且故意削减色彩饱和度,令本片呈灰暗青冷基调其实,本片重点在于悬疑/惊竦因素,个人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尤以科林法雷尔同学的角色设定颇为精彩,其离奇遭遇实和《洛城机密》中凯文斯帕西同学的角色篦美。
阿汤哥这回显然是矛足了力,也总算让偶看到赶着追自己眼球是怎么实现的,可怎么着都不能让铁石心肠的偶感动,实在是比较遗憾。
如果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话大概会少了调戏进度条君的快感,在汤姆克鲁斯如预言那般行动后就开始期待新一波反转,以致这部硬科幻佳作还差一点就是立意深远的经典,在寻求真相的过程中超现实打斗和未来科技的展现固然令人眼前一亮,然而一些为了悬疑而惨遭忽略的细节在浮出水面后就显得可笑。
尽管如此,《少数派报告》依然是科幻迷值得一补的佳片,剧情紧凑节奏快视效奇佳,随着汤姆克鲁斯在未来验证预言的旅程,每个人都会得到不同的惊喜。
故事设定在未来,预防犯罪小组通过“预言先知”可以提前预知罪犯的杀戮行为,并在犯人实施犯罪前及时将其逮捕,许多人的性命因此获救,汤姆克鲁斯扮演的预防犯规小组里的头号警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6年前爱子被偷走的他为了改变世界而加入这个组织,希望不再有人体会这种丧子之痛。
直到“预言先知”突然预言他将在36小时后杀死一个男人,一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人,汤姆克鲁斯就此踏上亡命之旅,逃避曾经是完美系统和最佳同事的追击来证明追击的清白...... 对于片名《少数派报告》,我的理解是:在三位预言先知中,双胞胎男人是辅助,女性先知是主脑,只有在女性先知与之对接的情况下,双胞胎男人才能和她一起预言未来,因此多数命案中三位预言先知的预言影像都是完全相同的,偶然会出现不同的影像报告,这种报告预示着凶手不同的行动:或者是在不同的时间犯案,或者是放弃了犯罪。
前者因为影像的相似通常被预言犯罪小组命名为“回路影像”——即对已经预言了的命案重复预言,影片的大BOSS因此实施了完美杀人计划;后者是汤姆克鲁斯追查自己杀人的目的,他希望还有另外一种预言,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然而无论是这两种报告中的哪一个,已经被预言有犯罪行为的人一定会被逮捕。
这就是少数派报告,必须被隐瞒的报告,为了维持这个预言系统的完美性,为了保证这个预言系统在公众面前的公信力,少数派报告必须被隐藏,由此而维护城市数年没有凶杀案的记录。
影片不难令人联想到2013年被斯诺登曝光的“棱镜计划”里对公民隐私的侵犯,在电影中所有公民的信息都被存在眼球识别器中,无处不在的眼球扫描器让你的性命身份随时曝光于警方和政府,这种随时随地的监控让逛街变成了一种令人不快的安检过程,每家店都有冰冷的机器用看似热情的的语调毫不费力的扫描你眼球后叫出你的名字和你的购物经历,继而为你推荐你可能会喜欢的商品,你没有选择的权利就被曝光在所有的店铺、地铁、大厦之中。
一旦你有可能犯罪的倾向,警察会因为看起来滴水不漏的系统程序逮捕你,而在此之前,你出轨或被绿的经历都被众人观赏了一百遍。
最后还要说,当然是原谅TA(预防犯罪小组)喽!
即便是普通公民被严密防范至此,我却不认为这对于国家运行是绝不可取的。
想要级别越高的安全,就必须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如同现在进入许多场所需要刷身份证,出行必须经过安检等,对其他人事物的负责也是对我们自身的负责。
但公众更为关心的,是公民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是否得到真正的保护,使用公众隐私的特殊人群或系统能否保证个人隐私不被侵犯和泄露、能否保证公众隐私不被私利谋取、能否只使用公民愿意提供的隐私信息而非私自窃取。
当然,严密如本片靠刷“眼球”出行的未来,也照样出现了贩卖良民眼球这样的黑市。
于是本片最大的漏洞就来了:当汤姆克鲁斯被“预言先知”预言为有罪,两分钟后警局所有人已启动追捕程序,铺天盖地的新闻都将潜逃的汤姆克鲁斯定为头号追捕嫌犯,而从追捕开始到汤姆克鲁斯被关在监狱,他的眼球都可以肆无忌惮的通过预防犯罪中心的扫描网,难道不应该删除他的眼球可进门允许并在扫描到他眼球的第一时间就自动报警么,为何还要让他大摇大摆的使用自己的眼球进入防控中心才去追捕、甚至他的妻子都能在他被捕后使用他的眼球经过扫描后进入监狱劫走汤姆克鲁斯?
然而影片的BUG还不止这一点:1、假装恋童杀童癖来引汤姆克鲁斯上当的人自称是有人打电话到监狱找的他,只要他引诱汤姆克鲁斯杀了他就可以给他的家人一大笔钱,能打电话到监狱找他,那么这个假装凶手的人不是犯人就是狱卒,不论是哪种身份,都是绝对要被国家层层审核监控的身份。
调查一下他的生平,很容易就知道这些儿童失踪案是否与他有关。
2、预言先知只能预言谋杀而不能预言自杀,假设即将临盆的孕妇突然想自杀,那么她的行为能否被预言?
3、预言先知的预言从未出错,所以她预言出了汤姆克鲁斯还会有孩子并且会是幸福之家,然而又预言到他被杀,然而预言失败大BOSS选择自杀,这种自相矛盾的预言简直可以媲美《十面埋伏》里章子怡死了又死的大写尴尬。
预防犯罪这个构思很奇妙,特殊机构提前预知了你杀人的行为后将你逮捕,那么由谁审判、由谁控告、由谁定罪、又判多少年、以何种形式判罪是值得关心的重点:三位预言先知是审判官,一男一女两个观看预言影像的法官决定是否逮捕、可能性受害人是否控告不重要,重要的是警察为了绝对性预防谋杀而逮捕所有可能犯谋杀罪的犯人、犯人被关在监狱的罐子里脑子连接精密仪器在思想中度过完美的一生。
也就是说,在这个预防犯罪世界中,当你被预言有谋杀行为,你的身体会被关在监狱里,而思维却让你在想象中的黄粱美梦里实现了所有的梦想继续生活。
即便是在日剧《世界奇妙物语》中,这种帮助人逃避现实的机器也是价格不菲,有的让人倾家荡产、有的让人忘记现实、有的利用时间错觉在思想中给犯人判了近千年的罪,但都没有像在本片中这样处理犯人的。
说是惩罚,难道庄生化蝶的美好是假?
说是弥补他未犯罪就将其逮捕的行为,那这种巨额的花销和科技是否用错了地方,惩罚方式也出现了问题?
三位预言先知的出现是因为吸毒者的后代脑部受损而有了超能力,其实影片还可以引申出“预防犯罪中心”极有可能引诱甚至控制部分人吸毒再抢夺他们的后代寻找有预言能力的挪为己用,毕竟预言先知也是人,虽然被机器控制收到当局剥削,但他们还是逃不开生老病死的人类。
预防犯罪中心的存在意义就是他们可以预言犯罪,所以当权者既然可以榨取三个人的精华,必然会以权谋私寻求更多保障。
一个构思可以引发观者无数的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要打戏有场面、要剧情有反转、要精彩有脑洞的科幻片的确足够精彩。
人权是本片立意的根本,证据也是审判的关键,人创造的法律和秩序必然也会为好人或坏人所利用,除了穷凶极恶例如强奸、杀人这样的罪犯,许多人都需要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有许多人也需要伸冤昭雪的机会。
这些更像神职人员而非警察的人应该明白,上帝不是那么容易被代表的。
这里有一个大胆的假设:既然汤姆克鲁斯本来身份的眼球只剩一只,他假冒身份的眼球也只剩一只,那把代表两个身份的眼球装上,扫描的时候岂不有趣?
因为六年前,拉马为了自己的犯罪预防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必须借助女预言师的预感能力,而女预言师的妈妈戒毒之后,就想要从拉马手中要回女儿,于是拉马就设计杀死了女预言师的女儿。
六年后,犯罪预防系统即将被推广到全国之际,拉马发现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男主(他不是拉马的儿子)将会发现他杀害女预言师母亲的线索,于是就设计陷害男主以掩盖自己的罪行,并期待能将犯罪预防系统推广到全国,获得成功。
《少数派报告》是改编自菲利普·迪克的短篇小说《少数派报告》,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克鲁斯、柯林·法瑞尔、萨曼莎·莫顿等主演的科幻悬疑电影。
斯皮尔伯格有好几部讨论未来科技发达情况下,人类道德伦理的问题,而阿汤哥已经擅长这种悬疑片了。
所以,当他们俩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情节吸引人,跌宕起伏的剧情和绚丽的未来科技,而且这些科技不会让人觉得特别遥远,像是我们在不远的未来就可以用上的。
而且本片讨论了语言与自由意志的辩证问题,而对于抓捕那些预言将犯罪而没有实施犯罪的人来说,这是个伦理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在最后,抓起来的人都释放了,意味着自由意志的胜利。
不过,本片也存在一定的bug,在汤姆克鲁斯被抓起来后,他老婆知道了那个老头不对劲,但是他不知道被淹死的是阿加莎的母亲之前,又是如何推理出后面给老头打电话告发他的,而且一直想得到的清晰视频一直没得到,怎么放到大屏幕上的。
当然,这个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已经让我们爽过了,并引起了我们一定的思考。
很多年前看的电影,初次观看的时候年龄尚浅,单纯的被电影中各种花里胡哨的科幻元素所迷惑,并为电影结局的反转而拍手叫好,近期有重新拾回该片观看,发现电影实际是典型的反乌托邦题材,如果世界上有了能预知犯罪的能力,那尚未犯罪的人究竟是不是罪犯?
这就如同薛定谔的猫一样,在没打开之前谁都不知道他究竟会不会发生,那这样怎么会判定人的犯罪。
其实如果仅仅围绕着这个主题去编写故事,可能电影会更加深刻,因为从事实上罪犯并没有发生犯罪事实,如同电影男主角一样,可以自己选择犯罪,但作为商业电影似乎仅仅是把这个主题作为电影的一个元素,仅通过男主的选择,来预示着人有着自己选择未来的主动权,探讨却仅仅挺留在表面,粗粗的阐述了主题。
电影中的先知更应该是描述的重点,因为先知的本质还是人,但却因为预知能力成了神,她的人性和神性是相互互斥的,作为人时的情感是否会左右神性的判断,而作为神对凡人的审判又是否剥夺了她的人性?
这点是先知本身的复杂度和人物弧光,但在电影里仅仅作为工具人,失去了更多的挖掘。
除此以外电影的科幻元素确实惊艳,男主剪辑的的动作不由让我想到了surface的一体机,在概念上确实有超前性,总体来说值得一看。
什么玩意儿
看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片子 没啥新意 不过u1s1 虽然平淡不过打发时间看看也不觉得无聊
被一段剪辑视频骗过去👖看的,真的是太难看了,烂片。
垃圾,浪费时间
鄉村愛情與TVB的結合版,劇情完全的無邏輯可言,一直就是莫名其妙,文松的表演也真心一般
辣眼睛的特效、剧情还有文松。
挺好的,可以看着玩,就是最后很草率
文松怎么也跑去演电视了,我觉得他还是演喜剧合适,娘娘的,挺搞笑。
给文松一颗星吧
网络神剧 文松是啥烂剧都接啊
就算变成财神,你那贱贱的眼神还是出卖了你
辣眼睛
剧里面笑点十足,开头的新娘和入洞房,设计英雄救美,招护卫,比武招亲,赵公明和董昌的斗嘴都很好笑
哈哈哈,随便看看吧,没啥剧情,特效还算看得过去。
其唯开头结尾,锦街花市,还有些许美。赵公明,最早见于晋,时为督鬼之神人。镇海神鞭,灵华明镜,如意金钩。聚宝盆,缚龙索,量天尺。“姜子牙封神,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
年度最烂,没有之一,我要洗眼睛
女主的古装也太难看了
哈哈,过年了想找部应景的片子看,就搜索财神俩字,看到此部就点开看看,刚开场那段就知道是部烂片了😂,无聊打发时间还可以…
劝退
这类电影一星都嫌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