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采用了老套的好莱坞式剧情发展,但却最易触动人心中最为柔软的那一部分。
挺喜欢艾莉的性格,自信、美丽、有个性,富有正义感,虽然有些神化了,但并不让人反感。
经过无数的挫败,这个女孩在我们面前坚强地成长起来,从先前的拥有大小姐脾气的金发女郎蜕变成具有丰富感性认知和冷静头脑的年轻女律师,好莱坞又一次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女孩奋斗的历程,故事让人挺感动的!
粉红律师是,亚里士多德是说过“法律是远离激情的理性”但脱离激情的理性难免陷入窠臼 如同枯槁 埃尔•伍兹用她粉色的激情点燃了法学院的星火传递了温暖、热情和正义
鲜活的Elle Woods诚然,她的优秀不能否认她本身就有优渥的家世但抛开良好的教育、充足的物质条件不谈她本身的性格仍极具魅力貌美却不肤浅,胸大但不无脑聪明、努力、自信、乐观、有组织力、有行动力、有底线有品格
是这样,人们惯用自己未察觉到的偏见认知去对待别人但第一印象不一定是对的漂亮未必就仅仅是花瓶花瓶不仅能装饰还可以盛水储存、放置花朵
要知道,以貌取人,对漂亮或是丑陋都不适用,这本身就是个错命题
“要永远对人保持信心”在法律诉讼上她未必多专业但她运用对时尚的了解、依靠女性细腻的洞察力成功胜诉
没有太多坎坷,没有过多的人物关系简单真诚的女孩子之间的友谊很令人感动
好姐妹庆贺她顺利考上哈佛
在美容店遇见的姐姐
教好姐妹们俯身挺胸拿下心仪男人
本是死对头的情敌努力逆袭反甩渣男的故事也确实励志
渣男直白的语录
看到女主法庭魅力后想要追回
姐就是女王遇到良师和意中人属意料之中
良师
男主的肯定与鼓励
算是一部轻喜剧的励志片子Girls are powerful !
在我的影单里积灰了很久趁着假期拿出来看看还是习惯性地喜欢把触动自己、打动自己的部分一帧一帧截下来自己喜欢的事物当然自己料理自己争取
“而最重要的是要永远对自己有信心”
变态到处有,流氓遍地是,哈佛也不例外。
工作学习前看看真会让人激情澎湃,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
影片情节并无新意,不过对各个人物的褒贬有度确实值得品评。
有时候我们是被动看的电影,电视播的,陪别人看的。
例如家有喜事系列周星驰系列和王家卫系列。
逢年过节,居家常备。
这部电影是我主动看得最多的一部,从第一次看到现在,初步估计应该有超过10次吧。
美,或不美。
都会引致蔑视和偏见。
要打破偏见,无需去改变这个表征。
坚信自己就好。
默默开掘内在的宝藏,有别人艳羡的一天。
我喜欢这个人物,开始的努力可能只是为了追求他人,但其实只是为了追求自我,你看她由始至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本色,即使努力地温书,还不忘健身KEEP FIT。
她没有变成别人期待的书呆子。
在俗世的期望中,她坚持着自我,到最后,不理解的鄙夷的都转为钦服。
至于为什么看那么多次,还有一个原因。
我欣赏REESE WITHERSPOON,欣赏她的阳光笑容,更为欣赏她的口音。
在一众女演员中我最喜欢她的发音了。
声音甜美,口齿伶俐。
听她说话是一种享受。
所以,我反复的听,把喜欢的台词听下来。
GIRL POWER+时尚片+青春励志片+口语教材当然值得看10次以上。
特别是女孩子。
它会教你从此定下新志向——真正的美貌与智慧并重,轻松与严肃并重,愉悦与慈悲并重。
没有谁是一定要为谁活着的,路是自己的,人生也是自己的,我们只有相信自己,付出努力,做个坚强的女子,才会实现自我价值,才会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这部影片,让我感触颇多,让我看到了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不可以轻易的说放弃,不可以永远只是依附着人,我们要走出一条自己精彩的人生道路。
我们不可以仅仅因为我们是女孩,就觉得很多东西我们是没有必要去做的,老是为自己找借口,但却忽视了自己的能力,放弃了进步的动力,看着人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却忘记了自己同样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神话。
→_→可能是时间间隔的比较久的原因,同题材的电影看的多了,不如之前那样特别有感觉。
但是电影还是不错的。
归因Ella为什么会成功,我以她本身的特质+她特质所产生的影响来说 1.热情大方,与他人主动交流并且帮助他人;影响比如美甲店的欧巴桑后来一直都很支持她,成为她的好友,甚至十分相信她。
傻大个大卫为什么会跟她十分友好,最后帮她铺路。
以及其他人为什么会被她吸引2.自信,讲方法;“I Don't need backup,I am going to Harvard!
”虽然不否认例如她在哈都录取审核的视频当中跟讲学术的大学很不符合,但是从那个视频看,她是在用自己的方法去做好一件事,以及后来用城市小姐的方法去破案,再后来用律师的思维拿到Offer。
总而言之,她不是无脑忙,而是方法论的实践者和行动派,这也给她带来了进步。
3.很强的自我意识,不在乎冷嘲热讽,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思想的碰撞让人看到自己的问题,这也是教育的目的”Ella无论何时敢于说出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敢穿兔女郎服单刀赴会,这也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达。
在别人的目光当中,她也更比别人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最近重温《律政俏佳人》,很能理解这部电影低分的原因,学习、职场这些部分写得太虚假了(打官司的剧情让人想翻白眼)但今天要说的是,这部电影的女性认同部分写得特别好!
所以我给了4星。
“我的喜好,我的性别,跟我的强弱无关。
”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风气,有人因为拒绝成为男人的附庸,因而抗拒女性化的服装、颜色等,甚至抗拒性感,认为那些东西是媚男的,因此选择上更加中性化。
(类似最近陈钰琪说娘炮那件事,还有很多女生都会自称爷们,很抗拒跟女性划等号,其实都是害怕媚男却用错方法的表现)但细想这不就是个陷阱吗?
因为拒绝媚男,所以成为男人,这样的逻辑太怪异了。
要知道,女性的强大从来不需要一些男性化的喜好来为此证明,你可以喜欢粉色,喜欢裙子,喜欢长发,同时成为一个气场强大不容侵犯的人。
然后再仔细想想,为什么世俗定义里女性化会跟不够强大划上等号,性感会跟媚男划上等号呢?
是谁在引导这一切?
过年回家,父母常常催婚,说我不结婚会有人闲言碎语,我对此的反驳是:为什么要听那些人的?
他们是你的主子吗?
说什么你就做什么,他们看不惯你活着你会去死吗?
回过神来细想,我这样去劝导父母,但自己却陷入了被人用舆论掌控的陷阱里。
别人又不是你的主子,凭什么要听别人给我贴的标签?
我穿什么,什么就是女装,我喜欢可爱,喜欢性感,都是我的喜好,跟讨好任何人都无关。
女性想要强大,要做的并不是去除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男性喜好来证明自己,而是撕掉这些贴在女性喜好身上的弱势标签,告诉那些人,去他爹的,我就是喜欢这些,就是比你牛,怎么了?
第一次写影评。
没打算把它当影评写,只是字数太多,短评写不下。
记录一下琐碎的片段。
我从片里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比如有一个爆炸头的女权主义者,要学校把semester 改成?
semen是精子嘛,她认为这是学校欢迎男性,要求把它改成?
我没看清,好像跟oyster有关。
还有,她带着那个美甲店女人去找她前男友要狗,从他的居住状态和她的害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个男人经常对她家暴。
到了电影后面,律师兼职教授,想要和Elle发生性关系,这与最近的热点,工作学习场所中的性骚扰——权力不对等下的性侵,做了体现。
就像你穿着粉色、烫着大波浪上法庭,用着毛绒绒的笔,抱着狗狗温习功课,嗓门高动作夸张与律师的严肃(虚伪)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不影响你成为优秀的律师,用同样的方式反击了曾经甩掉你的前男友,even better.希望人们给Elle这样的女性更多的宽容。
这是一部理想主义化的感人又轻松的电影,质量也许没有往常我打五星的电影高,但我从这里面感受到的共鸣远远不少于那些。
谁说Barbie一样的女生不能拥有高智商?
美貌,性感,活泼被定义成为一种可爱的无脑,从来都不是什么有理有据的事情。
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不要总是被表象迷惑,也不要用刻板印象去划分人的类别。
涂口红,做美甲,美发,热爱购物,谈恋爱,这些和取得优异成绩,努力学习一点也不矛盾。
至少我亲身体会就是这样。
我是看起来不像学习班子,但我对待学习这个事情永远都最有主见,我享受我热烈幼稚的恋情,也可以和他各自在不同领域努力。
我放假就会精心打扮,漂漂亮亮去玩,但我用完发膜吹完头发,该做的题我都做,甚至,我不需要那么死磕,因为我不喜欢形式主义。
我体会过太多的偏见了,所以我极其理解埃尔是什么感觉。
我也有她的决心和激情,但是我境界绝对没有她高。
永远对人温暖积极,相信真善美,即使被捉弄,穿着尴尬的兔女郎衣服也大气的没有告状,一句,我只是盛装打扮,让我佩服到不行。
金发女的魅力无穷!
我太爱自信坦荡的大美女了。
希望我能向着她的方向努力。
影片一开始的bgm,粉色的字幕,辣妹们的出场,真的太吸引我。
虽然,有的剧情太理想化了,有的部分我觉得女主也太好过了头,但是,冲着这个,胸大且有脑的主题,👍
好吧,我可以接受你说这部电影是在强调不要刻板印象,那么凭什么让一个男性来做女主角的引导者,让他具有全片最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只给明明能有更多篇幅的女教授寥寥无几的剧情?为什么一定要把女主塑造成美丽的、富有的,难道只有有钱美女才会遇见这些事吗?
不是的,在这种设定下相貌平平或者普通家庭的女生根本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为什么要设置女主角教大家如何假装捡东西然后挺胸去吸引男人的本领?这对于她的个人能力有任何体现吗?
如果你说这是体现她的自信,那么她的自信为何只能从她的身材和脸蛋体现?最后的一大问题是这个片子太过小儿科,不带脑子看都无法接受的程度,转折太过生硬,每个人都是plat character。
剧本、叙事技巧和镜头技巧毫无过人之处,三观也是稀碎,说要克服刻板印象其实只做到了加重刻板印象,谁家好人打官司用时尚知识破案?从头到尾女主都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信,完全没看出有所谓的进步,还要设计男主来帮衬,太假太空。
青少年成长的问题。青少年总想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事情。可是母亲觉得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的孩子,为此奔走想办法融入另外一个圈子下功夫。看到了阿根廷司法的一些模样。人性是相通的。剧情比较简单。母亲为了孩子能重获自由,各种奔走。侧面也反映了每个问题家庭的社会问题。这个片子的节奏是缓慢的。细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