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之时》,你见过中文译名这么拉风的吗?
在经历了《美少女特工队》等等脑残透顶的译名之后,我以为广X局的人没救了难得一次爆发,起了个好名字,却冠在了一部纯粹无聊消遣的电影上真不知道4400万美元用到什么地方上了,几个没见过的演员,用Photoshop光系滤镜做成的特效,真是省时省力尽管如此,影片用来消遣还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你看了几部文艺片后……虽然有几个配角有点脑残俄罗斯大兵十分之高大全啊,如果现实真有如此的大兵,简直是非常让人感动的事情剧情类似于《世界大战》,外星人一开始强大到不得了,到后面就一下逆转大反攻了看在娱乐性不错的份上,给高点分总体评分:3.0
又一部本嚟期待已久嘅科幻片,结果喺烂番茄满天飞啊。
连莫斯科都有外星人了,地球真喺越嚟越危险了。
电影号称第一部有红墙嘅3D电影,确实以红墙为代表嘅莫斯科喺全片最大嘅亮点,莫国独有以“大”为特点嘅建筑同北方斯拉夫人风格令电影充满异国风情。
本嚟电影设定嘅电场外星人喺一个颇得意嘅嚼头,蛮吸引人,但无奈啲外星人设计得实在太核突,前半段还好,从法拉第笼被突破果段第一次见外星人真面目开始,所有恐怖感彻底粉碎!
黑色嘅猫科动物头上有一对又大又精灵嘅眼睛,点睇点似《驯龙记》入边果只非常趣致嘅飞龙“夜煞”,这个外星人生得也太可爱了吧!?
而且冇啲质感,简陋到爆,彻头彻尾喺动画,超级山寨,难怪有人吐槽“学生作业吗亲”。
外星人电影总是这样,一开始所向披靡,杀遍天下无敌手,最后兵败如山倒,上年隆重推荐嘅小成本电影《怪兽》就喺打破佐呢种宿命。
虽然,电影需要俾观众勇气、鼓励同信心,但老实讲,有逻辑咁惗下,《至暗之时》咁强大嘅外星人点可能打败,人类灭亡就灭亡呗,没什么唔可以接受啫。
本片豆瓣上5星率喺1.1%,可见烂成点。
最后补句,影片还有个亮点——俄罗斯MM维罗妮卡•维尔纳斯卡娅,只有16岁咋!!
超索,清纯中带点叛逆,巨爱!!
烂片,唔推荐,必须删除。
今天我和男朋友一起看噠這部電影。
不得不說眞噠有點兒無聊。
我還睡叻大概半個小時...居然不影響劇情...給五顆星噠原因是特效還是值得認可噠。
其他就眞不敢恭維叻...還是老套路外星人攻擊地球。
最後還有一個沒頭沒腦噠結尾...一開始還滿心期待呢。
再看到結尾我就眞噠吐狗血叻...
一对旅居在莫斯科的美国大男孩遇到一对美国小女生,四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正准备好好游玩观景谈情说爱之时。
却发现莫斯科红场天空幽灵浮现,一阵恐慌万状四处躲藏过后,人们知道那是邪恶的外星生物降临地球。
它们不仅可以遁形于虚无,还可以把人类瞬间蒸发消失于无形。
历经九死一生的逃离过程和绞尽脑汁的想尽应对方法,一场世纪末大恐慌式的外星人入侵地球就此惊险上演。
不要觉得此片会带来多大惊喜,与《洛杉矶之战》有得一拼,大构想小场面或大气概下的小科幻。
尽管末日情节浓重,整个地域空城一片,但所有激情都被消耗在东躲西藏的躲猫猫过程当中,根本毫无高智商大科幻可言。
又没有像《全民超人》那样的大明星加盟,沦为不折不扣三流影片也就理所当然。
从几部失败的国产合拍片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合拍片之路走的也并非一帆风顺,就算是科幻想象,也会因为巨大文化差异而出现水土不服的正常现象。
如果说看不到的外星人算是科幻片中最大创意的话,那在恐怖片中就太小儿科了一点,对观众来讲,唯一新奇的要属大白天捉鬼的那种明亮感是前所未有的恐惧体验。
现实中90%以上的外星人现象,也许真的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
莫名的亮点、球状闪电、雾状光圈,这些再自然不过的自然现象被富有想象力的编剧们浮想联翩,想象出外星人降临地球的种种事迹也算是顺理成章的桥段。
让人们在大白天中一惊一乍的吓唬人,没准会是未来影片中科幻与惊悚的新型组合体亦为可知!
片子好看。
不玩弄花俏,很单一的表现“人”本身。
外星人入侵只不过是一个极端环境,不是表现的主题。
将个体的“人”从群体性社会的平常状态中剥离出来,推入生死高压,才能观察和凸显“人”自身的真实。
戏剧张力就来源于此,看你怎样逆境求生!
从互联时代的交友,到手机完全失去作用;从商业社会的虚伪,到面对生死时的懦弱无能;相反的,倒是在高度文明社会中一个“习惯失败”者,无所畏惧,一往无前。
在极端无助的绝境中,人们之间怎样互信互助,而不是猜忌与怀疑。
最重要的,人在面对绝望时,如何始终保持信念,坚持行动不放弃。
所有细节都表达到位,情节衔接得严丝合缝。
画面、制作各方面都属中上……如果想追求感官刺激,不如去打3D游戏。
总体上其实拍得还能忍受,不过在很多逻辑细节上没有做好。
这次的外星人设定过强,导致的结果就是根本看不到赢的希望么~~于是导演只能给主角们开挂了~随便看看当消遣好了~~
外星人来的没逻辑故事发展的没逻辑没有任何有意义的道理,除了那位俄罗斯肌肉男的一番话……总之,真心烂片
上幼儿园时我有一个梦想,就是乘上火箭飞向太空翱翔宇宙。
上学时我有一个理想,就是周游全世界吃遍天下美食。
参加工作后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借出差之机周游全国游遍大江南北。
而今已娶妻生子的我基本上周六日只能带孩子在北京周边地区玩玩了。
俄罗斯导演贝克曼贝托夫也有一个梦想:就是用最少的资金拍摄一部最具震撼力的科幻电影。
有了这个想法再加之一个非常棒的剧本,于是就有了这部《至暗之时》,由他做制片人,请来曾执导过《战栗都市》的克里斯戈拉克当导演。
影片讲述的是几个美国游客在莫斯科旅游时遭遇外星物种入侵,奋力抵抗、挣扎求生并最终找到杀死外星人方法的故事。
演员启用了埃米尔赫斯基、奥莉薇瑟尔比、瑞切尔泰勒、麦克思明格拉等一批80后年轻演员出演。
观影后你会发现本片拍摄还是有些新意的:空旷的莫斯科红场和街道,一眼望去一片狼藉感觉很震撼。
巨大的火红色龙卷风是外星物种在挖掘抽走地球上的资源。
外星物种这一次拥有全透明保护罩,只有在电磁干扰下才会现形,武器就更厉害了,类似电磁波的触角杀人于无形。
没有了庞大的外星舰队和复杂丑陋的外星生物形象的确是个省钱的好办法。
地球人此次也并非全无准备,少数先知先觉的地球人已经发现了外星物种的弱点,并发明了电磁枪和电磁防护网准备与外星生物一决雌雄。
如果去除这些新颖而省钱的科幻元素外,你会发现此片就是一部现代科幻版的《求生之路》。
只不过把僵尸换成了透明外星人,地点选在了莫斯科,人类武器换成电磁枪。
地球成了外星人眼中的潘多拉星,只是人类刚刚找到有效打击外星人的方法,全面反攻只能期待续集了。
影片拍摄场面宏大,特效新颖,帅男靓女性格鲜明,惊悚悬疑元素俱在。
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地球人抗击外星生物入侵的科幻电影。
好的电影和烂片之间的区别还是颇为明显,好的 电影条理清晰,内容充实,角色形象生动特点也较为鲜明;而烂片则相差较大,整部电影看下来,索然无味,内容干巴巴的像是夹生的饭菜令人不想多尝,角色台词也同样是生硬而失真。
而这部电影可谓集中了这些烂片的特点。
外星题材的电影并不算少见,诸如世界大战、科洛佛档案、还有异形系列等,但这部电影里头的对外星生物设定却也不尽相同,隐形、电磁防护罩等,相比较而言也可以说是有创新之处。
电影的败笔不在于题材,而是整部电影下来看不到一个较为逻辑合理的情节。
躲在地下就能躲过一劫,过一会儿玻璃能阻绝外星生命的感知,到后面又得靠铁笼子了,我说你的设定能不能有个谱啊,还有那位手持微波枪的哥们,别摆Pose了,赶紧射撒...无语了,俄罗斯人的脑袋还真是好哄啊,三言两语就骗来几个免费的苦力加保镖。
剧中演员的表演也是平淡无奇,几位配角或者次要角色则更是生硬无趣,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败笔。
不过除了这些缺点之外,我还是比较喜欢电影中的那些空旷无人的街头场景,有点像Will smith的我是传奇中的片段,空旷,残破,有些末日降临的感觉。
《至暗之时》拥有一个很不错的题材。
虽然这个题材并不是它第一个想到的。
1996年,Sega Saturn上曾经出过一款名为《异灵》(E0)的游戏,讲述的就是一艘太空船受到了看不见的外星人的袭击,太空船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而主角只能通过声音来判断外星人的位置来逃出生天。
所以,当12年后,有一个类似的题材要搬上大银幕的时候,我对他的期待度已经满点了。
《至暗之时》沿用了“看不见的外星人”这个设定,不过把舞台从封闭的太空船搬到了开放的莫斯科,EO中那个用来探知外星人的声音探测器,由于太过科幻,被换成了外星人能让周围的电器有反应。
这样一个大的故事框架搭起来,尚算严整,故事点子也算有新意。
但是一个好的点子并不足以支撑起一部电影。
作为一部惊悚片,无非是舞台、悬念、人物命运三大要点。
但本片作为惊悚片,显然称不上佳作。
首先,他的舞台比较开放,本身就难以营造一种惊悚的氛围。
其次,悬念的营造非常差劲。
这部电影硬说有什么悬念的话,就是那个我一直以为是男主角的那个人演到一半忽然就领便当了,当时我就233了。
后来看影评,发现不止一个人和我有相同的想法:“什么??
原来Ben不是主角啊?
”。
由此引申出另一个问题:人物塑造太失败了。
男猪脚演得像个龙套,龙套倒像个主角,如果不是龙套翘了,这个主角就要彻底淹没在龙套的阴影下了。
还有你既然找了一个恶棍进五人逃生组,前期还给这个恶棍做了那么多铺垫,后面至少也要让恶棍发挥一下热量,展现一下人性阴暗的一面,营造一下惊悚的氛围,结果这个恶棍最后以一种非常高大全的形象领便当了,就如同我们经常在革命影片中看到的正面龙套一样……你这个人物的设定还能再失败点么?
综上,这部片子作为惊悚片无疑是失败的。
导演自己好像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到了后半期,片子干脆利落的转型为了科幻枪战片。
惊奇吗?
反正我是很惊奇。
但要说作为科幻片,也是不合适的。
因为他压根儿没有科幻要素。
最多因为外星人的题材,被归入科幻片一类。
去年看《洛杉矶之战》,我曾经认为,这是人类电影史上最弱的外星人。
今年看《超级战舰》,我又以为,我看到了人类电影史上最弱的外星人。
直到看到这部《至暗之时》,我认为,我终于看到了人类电影史上最弱的外星人了。
以往外星人侵略地球,靠得无非是黑科技,比如《独立日》中BUG般的防护罩。
而这个外星人除了隐形外,再也没什么亮点。
他们没有飞船,估计是通过的徒步的方式来到了地球。
至于如何通过徒步的方式进行恒星间穿越,这就属于导演才能知道的秘密了。
他们身体脆弱的令人发指,影片的最后,主角拿着一块巴掌大石头(或者说外星人防护壳的一个残片),居然都把一个外星人给砸死了。
坐在电脑前的我已经涕泪横流了,我坚信人类电影史上的外星人不会有比这更弱的了(不算E.T)。
我们应当铭记住2011年12月25日这个圣诞节。
日后盘点外星人科幻片的时候,本片当仁不让的能坐上“最弱外星人”的交椅。
最后,说一下对本片的最大的感想:就这种水平还想侵略地球??
你们还是赶紧回火星吧!
男女猪脚颜值高配,剧情一般……
美到假
受不了后半段的狗血
我们努力,可是不要努力变成别人。永远不要背叛,爱情至上,如果失败,就回到伍德斯托克。
歌曲比电影好
看见女主只能想到selfish bitch这个词儿,还有那个短裙陪短靴也是醉了,男主长得好暖。。。
也是被骗了,不过女主姐姐还不错
凑合,腾讯视频
我觉得还可以拉 最起码看着不会犯困
喜欢此类电影
神经质,表情丰富的文艺范
前面一直很好,诺亚捡起耳钉的那一刻,光照在他们的脸上,真的很棒。但是后来的冲突来得太突兀,结束的也太仓促。如果按照前面的节奏,再配上女主的音乐,真的很好。
词曲作家凯瑟琳·布朗在纽约的生活就快崩溃时,不得不去面对自己过去的故事。
Jameswolk太gentle了,一看果然八年前的片应该也还是翻拍,现在很少有这种传统温柔风格男主了。ost也很棒,女主真的很巨婴。
I fucking love the shit out of this movie! How amazing the love is!
纽约女郎乡下情,这谁翻译的
剧情太薄弱
有几个镜头很棒,几首歌也很棒,为男主可以再加一颗星……菇凉们看这类电影就是想看到这种自己生活中不会出现出现了也很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的爱情故事最好还来点清新风景长镜头啊叹气,在这一点上这种直来直去的电影效果已经好过当下很多莫名其妙的爱情电影了……
神经兮兮却又精怪俏皮,毫无主见却又近乎偏执,夸张的矛盾体,热烈的众生相。
看完电影 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