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部电影真的不错,完成度很高,出分可能在7分左右吧。
这部电影胜在预期低,看了之后才发现故事很棒和场景很棒,值得一看。
这也是唯一一部,所有人都看完片尾字幕的电影,估计都在找自己的名字!
首先声明,不是战争爱情片,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改编。
大青山突围战,是何等的残酷,面对国民党的出卖和日本人的铁壁合围,八路军损失惨重。
这个世界一直都不太平,这部电影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在看加沙新闻的时候明白,我们原来也有那样的悲剧,而且时间仅仅过去了不到100年的时间。
不忘战争,才能珍惜和平。
电影让人们了解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1940年一月沂蒙山区的大突围,真的太感人了!
怀孕的孕妇,在战场生孩子,大家全力以赴接生。
结果刚生完产妇死了,大家咬破自己的手指头给婴儿喝血止饿。
男同志救了女同志,女同志说如果你愿意我就嫁给你。
以及敲锣打鼓吸引敌军注意力,多么朴实的情节!
真的是...满满的感动。
存报国之心,负中华之志。
电影还有黄小蕾王劲松出演,老戏骨演技很可。
十一月末看到这部电影真的是这个月的惊喜 那么热血那么悲怆一群17.8岁的娃娃兵在战斗中成长 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八十多年前的峥嵘岁月 他们如此青涩稚嫩纯真又懵懂 若没有战争 他们也许正在校园里学习 有情窦初开的悸动 生活将是一片光明 而他们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 时代富裕了他们必须要尽快拜托青涩 像一个真正的战士一样投入残酷的厮杀影片中的战争场面太写实了 日本侵略者屠村轰炸 烧杀抢掠 连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 上一秒说卡哇伊 下一秒把婴儿狠狠摔死 这还是人吗?
连禽兽都不如 是魔鬼的行径 所以说老一辈人对日本的痛彻心扉的憎恨是深入血脉磕到国人DNA啦的 血海深仇怎么可能随着中日邦交而改变呢?
轴心国最后的下场就是害人害己 自己本国的孩子也被迫上战场 桥本和男主苏凡在沂蒙山兵戎相见 他已沦为军国主义的杀人机器 战场上没有同窗之情 只有国仇家恨 女主肖雯 多美的女孩子啊 她的美好只能定格在那个凛冽的冬天 真的令人唏嘘不已……所以说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革命先烈为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 我们要好好生活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勿忘国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周末看电影 #电影 #电影推荐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
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
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
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
会稽耻,终须雪。
楚三户,教秦灭。
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
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
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一酹千杯酒,一洒千行泪,敌败前夕,郁达夫被识破身份,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战争是可怕的,为何还有人挺身而出?
只因,身后是家人,是同胞,是千千万万鲜活的生命。
一日为战士,终身为国生,转身离去的那一刻,哪位父母不是双眼含泪,一步一回头?
刀枪是战士的武器,报国是战士的信仰,铁血男儿亦柔情。

《大突围》历时六年从立项到制作完成,吸引了26000余名大学生参与到影片的创作中,这种参与感让青年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历史 综上所述,电影《大突围》的确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它不仅让观众了解了那段残酷的战争历史,还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影片不仅是一部讲述沂蒙人民抗击外敌的电影,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激荡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灵。
它传递了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向新时代的青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影片一开始,我就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硝烟扑面而来。
导演非常会叙事布景,许多镜头拍得特别美,很好体现了年代背景,镜头语言将这部影片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光暗的对比象征着死亡与新生。
此外,影片末尾还有长达两首歌的大学生群演名单,这是让我没想到的。
这更加展现了青年的力量。
《大突围》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战争巨制,以其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和深沉厚重的历史底蕴,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岁月。
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让观众仿佛亲历了那段艰苦卓绝的突围之路。
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将角色的坚韧与牺牲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导演巧妙运用镜头语言,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和悲壮美,使整部影片既震撼又感人。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和人性光辉的赞歌,值得每一位观众细细品味。
我觉得相比于成熟深刻的战争电影,这种大学生参演的内容纯真直白的电影能更好的呈现最纯粹的抗日精神。
电影情节围绕逃亡大学师生展开,面对日军的围堵,他们展现了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让大学生当群演更是在戏内戏外突出了这一主题。
虽然很多人批评剧情比较仓促,但是要知道电影的主要刻画的任务本身就是青春少年少女在战争中的形象,与我们在其他影视作品中的那些久经沙场的抗日战士来说,他们的反抗和斗争本身就是不够成熟的,在角色塑造方面,大突围还着重展现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值得肯定。
不同于传统抗战片的宏大叙事,《大突围》将镜头对准了一群17岁的抗大学员,以他们的成长与蜕变为主线,讲述了青春在战火中的淬炼。
我觉得这种方式更好。
这是一部试图通过热血青春与历史悲壮交织的抗战题材电影。
它讲述了1941年大青山突围战中一群来自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的年轻学员们,如何在突如其来的日军围剿下,经历生死考验,成长为真正的战士的故事。
电影通过苏凡这一年轻学员的视角勾画了一群怀揣理想的少男少女,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逐渐成长为战士的过程。
刚开始,所有人都是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带着一些书生气、理想化的梦,但日军的铁壁围剿让他们瞬间被逼入绝境。
在这些时刻,电影的情感张力似乎达到了高峰,少年们从懵懂无知到扛枪上战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从恐惧到坚定的转变。
然而虽说电影充满了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色彩,场面也确实气势磅礴,然而细看之下,这部影片在情感的渲染与人物的塑造上不够细腻,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过程似乎过于简单。
影片虽然在表面上呈现了鲜血与死亡的压力,但人物的情感波动和成长轨迹却显得有些单一与仓促。
比如,苏凡从一名毫无实战经验的学员,迅速变成了在生死线上做出决定的战士,这种成长似乎太快了。
当然这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大家都不得不快速转变来残忍面对战场。
另外苏凡和肖雯二人之间的情感也过于敷衍,铺垫略显薄弱。
还有就是这群学员们在战斗中的反应缺乏细腻的描写。
他们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每个人似乎都能迅速作出果断的决策,仿佛生死都能瞬间化为力量源泉。
这样的描写虽然在视觉上让人震撼,但缺少了人性层面的细腻与真实,难免让观众产生一种情感上的距离感。
总的来说,尽管《大突围》在视觉和动作上的表现足够震撼,但它并没有突破抗战题材电影常有的局限。
影片通过对年轻学员成长过程的刻画,展现了在血与火中的理想主义,但这种成长却显得有些仓促,人物形象也缺乏深度。
在情感上,电影呈现的更多是表面的热血,而缺乏内心世界的细腻和复杂。
《大突围》历时六年从立项到制作完成,吸引了26000余名大学生参与到影片的创作中,这种参与感让青年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历史 综上所述,电影《大突围》的确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它不仅让观众了解了那段残酷的战争历史,还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影片不仅是一部讲述沂蒙人民抗击外敌的电影,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激荡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灵。
它传递了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向新时代的青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大突围》是一部集真实、震撼与深刻于一体的战争题材影片。
它通过精湛的叙事技巧、丰富的人物塑造以及出色的视听效果,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战争历史之中。
观影之后,我深感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令人难以忘怀的画面。
这部电影不仅是对战争的反思,更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刻剖析。
剧情还可以,场面很震撼,每一个革命者的牺牲都令人唏嘘,可以一看
刚看完,被大学生群演吸引看的这部片子,意外的影片质量不俗!拍出了团结作战的场景宏大感,里面的个个小人物角色表现的也很好,特别有些镜头,很能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情绪爆点非常多,推荐!
青年大学生是最有热血和爱国情怀的一帮人,是家国情怀才让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抗日战争是惨烈的,没有那些革命烈士,换不来今天的新中国。
冲着抗日题材和任天野来看的,是一群学生们在战火纷飞的时期成长的故事,背后也是一群大学生群演们饱含感情真实的演绎,值得一看。
真实无疑是最大的必杀技,影片很好的把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艰苦朴素年轻热血的新知识青年们展现在观众面前,面对战争会害怕会无助会犹豫甚至幼稚,但认真真诚的态度让人感同身受
其实真的挺真诚的,很感动,哭了
又名“big break”???不是叫“break through”吗……
《大突围》通过一位老兵的回忆,讲述当年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的学习,以及遭遇敌军偷袭追击的故事。据说有2.6万的大学生参演。战争场面宏大、惨烈。表现了我军和学生们的英勇。一些知名演员都只演了一些小配角,主演敖子逸等青年演员也表现的非常好。是一部值得年轻人们去看的热血好片。
主演们演技精湛,将角色的坚韧与智慧鲜活呈现。剧情紧凑且跌宕起伏,突围过程扣人心弦,战争场景震撼逼真,看的时候深刻感受到那段历史的艰难与壮烈,是一部极具感染力的佳作。
看完了,感觉还不错~太惨烈了😭开头见男主女对上眼,还有点担心要谈情说爱,结果还好。男主苏凡作为那个年代那群热血青年的代表,目睹同胞被戮、河山染血,从富家少爷成长为真正的战士。苏凡是平凡的,并不是什么天降神人,他在前面大部分时间起到一个见证人的作用,见证那段血腥而残酷的历史,并无突出的表现。苏凡是非凡的,他在最后用自己的特长和勇气,跟同学们一起拿下了关键的电台,改写了战役的结局。女主是激励男主成长的一个因素。真正感人的爱情在狗头老高,哦不,杜教官跟桂芝~特别是最后💔狗头老高还是牛B,一人就是千军万马✊还有姐妹剧团敲锣打鼓吸引敌人,那张飘落的婚纱照底片💔周校长戏份还行,不过感人的戏不在他身上~
影片在题材的选择上,特别是视角的切入上,特别新颖,将主视角放在一群抗大学生的身上,以一群抗大学生在战火中的经历作为主线故事,呈现一段在历史上真实发生在沂蒙山区的大青山突围战。不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关于成长与牺牲的影片,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青春热血,对革命先烈的无尽致敬。特别是当看完全片,看到最后介绍抗大的历史背景,才知道原来抗大就是国防大学的前身!
故事是以苏凡自述为视角展开的,展现了抗日战争过程中的不易与革命种子的保护。贵数的出演很生动,体现了对苏凡的爱护与不放心,嫂子和战友用生命吸引敌人注意保护队伍转移,杜教官背着未婚妻一起阻断敌人追击,每一个场景都很感动,也让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大家的演技都很棒,希望大家多多来看~
还可以,不尬
公司组织看的
平铺直叙的惨烈战争和令人动容的插叙回忆
几名实力派演员完成度不错,看得出来学生群演们是真的嗨,松弛感拉满了,反倒有种很贴合青春年少真实还原抗大学生的感觉。整体故事节奏近似最基础的舞台剧一样,通过塑造一个典型的人物搭配一个牺牲名场面造就一段小高潮,然后靠这十几段小高潮接连不断拼成整体故事,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自然是基础的故事性不错有看头,主角穿插其中贯穿始终也有很明显的成长性,缺点就还是有些段落过于刻意以至于显得很抽象、离谱、不真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大青山突围战,电影基本还原历史,战争场面无比真实。想起看过的一个老红军采访,说机枪一扫,就像被风吹过的芦苇荡一样倒下,他们当年打仗,就是为了现在我们能有好的生活。抗大薪火相传,革命火种不灭,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值得看,会带孩子再去二刷。当然,前期也有点硬伤。
不错,整体质感可以,拍出了团结作战的必要性,突围的主导性,战争年代战士的凄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袁姗姗敲锣打鼓那段泪目了,我在想现在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能在工作日的晚上看这么一部抗日战争片!第一分校师生你们永远最棒!还有参演的大学生你们也是最好的!
非常令人惊喜的一部作品。主要是围绕抗战时期抗打一分校的师生突破日军包围的故事,听闻拍摄的时候找了2.6万大学生来当群演,刚好演出了抗大学生的稚嫩及后期真正面对敌人后的蜕变。剧情还算流畅,中间有几幕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战火中接生新生命,周围有不少人都感动到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