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很多评论,对基本朝鲜战争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已经被各种公知大V洗脑的毫无人性毫无逻辑了,所以不得不转下这个好帖,让一些人好好清醒下自己的人性与逻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片2>一、三八线是条什么线?它是“国际公认”的朝鲜半岛南北政权的政治分治线吗?答:非也!三八线是1945年8月由美国提出,以朝鲜国土北纬三十八度线作为美、苏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以北为苏军接受日军投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
三八线是一条受降临时分界线,仅此而已。
说这条线是“国际公认”的朝鲜南北的政治分治线,没有任何国际法依据,而且不为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政权所承认。
换言之,三八线具有约束苏美军队的意义,却没有约束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意义。
中国领导人决策出兵参战的前提是“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而不是“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这是原因之一。
而美国军队率先越过三八线,是打破这个约束的始作俑者。
二、朝鲜战争是北方侵略了南方吗?答:朝鲜战争是一场以民族统一为目的的内战,没有“侵略”不“侵略”之分。
正如中国国共内战既不能说国民党侵略了共产党,也不能说共产党侵略了国民党,美国内战既不能说南方侵略了北方,也不能说北方侵略了南方一样。
美国军队直接介入朝鲜内战,才是名符其实的“侵略”行为。
三、联合国是否有权利干预朝鲜内战?答:没有权利。
联合国是一个国际组织,不是“世界政府”。
与一个国家的政府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没有干预一个国家内部事务权利和依据。
实际上,《联合国宪章》就明确规定:“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之事件”。
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武装干预朝鲜的决议是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缺席,而美国军队已经先斩后奏率先介入的情况下作出的,开了一个毫无道理的先例,是一个非法决议。
所以从朝鲜战争以后,再也没有“联合国军”名义的军事行动,就是这种方式已为历史进程所否定的反证。
尤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朝鲜南北方政权都没有加入联合国,都不是联合国成员国,联合国出兵干预,不伦不类,无根无基,没有任何法理依据,本身就是对《联合国宪章》的粗暴践踏。
四、“联合国军”是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吗?答:不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概念产生于朝鲜战争之后,而且有其特定涵义和规范。
联合国成立之时,就设有军事观察员,并逐步形成了维和部队,在1956年建立第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时,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曾经提出了著名的维和三原则:第一,维和行动不得妨碍有关当事国之权利、要求和立场,需保持中立,不得偏袒冲突中的任何一方;第二,维和行动必须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才能实施;第三,维和部队只携带轻武器,只有自卫时方可使用武力。
人们把这三项原则概括为中立的原则、同意的原则和自卫的原则,并称之为哈马舍尔德三原则。
哈马合尔德三原则是联合国传统维和行动的基本准则。
80年代未期以前的维和行动,都是以哈马舍尔德三原则为基本依据的。
哈马吉尔德三原则对联合国近四十年的维和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秘书长啥马舍尔德之所以就联合国维和行动提出这三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建立时制定的《联合国宪章》没有关于维和行动的规定。
以哈马舍尔德原则为基础,传统维和行动大体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⑴维和行动由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和组织.特殊情况下由联合国大会组织,具体由秘书长控制和指挥。
⑵维和行动必须征得冲突各方政府以及直接有关的各方的同意。
具体讲.维和部队的规模、进驻的起始和结束时间、进驻的地域等部必须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特别是进驻国的同意。
⑶维和部队的军事人员由会员国自愿提供。
军事观察员不携带武器、维和部队携带轻型防御性武器⑷维和部队除自卫外.不得使用武力。
⑸严守中立。
不能支待一方反对另一方。
⑹不得干涉驻在国内部事务,不能介入内部冲突。
“联合国军”的决策和行动不符合其中任何一条。
五、美国政府只有解决朝鲜问题而没有染指中国的意图吗?答:中国有句老话:察其言,观其行。
美国军队事实上已经侵犯了中国领土(台湾),介入了中国内战(出兵台湾即介入中国内战),而且其地面武装力量已经越过三八线直趋中国国门,“联合国军”总司令已经提出:“无论如何,如果我们不去利用鸭绿江的自然防御功能,那么这种西部低洼,东中部崎岖的地形是不适于我们的防御体系的。
这条江是整个朝鲜绝无仅有的天然屏障,但如果仅仅依赖于此作为唯一的天然防线,则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的防御能力都不足以维护韩国的领土完整。
……只是占领鸭绿江以南地区旋即停止推进,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找到一个可有效控制所有通向北朝鲜的路径的位置”。
而同时期,美国空军的炸弹已经落到中国的城市和乡村。
这已经不是意图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这在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利坚合众国自己,都绝不会视为一种友好表示而只能认为是不怀好意的侵略行动。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先生也曾在其著作《大外交》中指出:“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会在中国领土上与美军交战。
最起码,他没有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1989年5月5日,美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托兰(著有《漫长的战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与他的中国同行们交流时说:“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的。
如果苏联打到墨西哥,那么美国在5分钟之内就会决定出兵。
”六、中国军队出兵援朝的决策真正原因是什么?答: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是在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侵犯,“联合国军”打到鸭绿江边,战火已烧到中国边境城市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侵略凶焰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的国家安全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在中国政府再三警告言之有预有理有节先礼后兵而侵略者仍然置若罔闻肆无忌惮得寸进尺一意孤行的情况下发生的。
严肃一点的美国学者或军人──既或是与中国军队交过手的美国军人,都不否认中国军队出兵援朝的合理性。
其次,对盟友和战友危难之际履行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主义义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弱者对付强者最有效的武器就是自身的团结与互助,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首先应该对自己的战友和盟友负责!受人涓埃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道义火矩和优良传统,中朝两国人民在过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共同斗争曾经相濡以沫相互支援共挽民族危亡,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旗帜也浸染着朝鲜志士的鲜血,共同的境遇共同的命运使中朝两大民族同病相怜,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愿望使中朝两国人民生死相依。
可以说,没有任何两个毗邻民族能够比中朝两大民族更能深刻体验和感受唇亡齿寒之迫,户破堂危之急。
勿需对历史作太久远的回顾,灭亡了朝鲜的日本得寸进尺染指中国最终迫使中华民族发出“最后的吼声”,对中国人民就足具史鉴来者之功效。
七、中国军队出兵援朝延缓了解放台湾吗?答:这种说法颠到了因果关系,中国军队出兵援朝是在美国军队进占台湾之后,阻碍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是美国军队。
这个因果关系应该不难分清。
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经济状况不佳,战后发展远不如大韩民国,是否证实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是错误的?答:没有道理。
打个比方,你向银行货款购房,银行是否因此就要对你终生的行为和经济状况负责?你购了房,银行得了利,你后来又把房卖了,银行是否必须为你的卖房行为负责?或者再打个比方,你见义勇为救了一个人,是否意味着你必须对此人此后所有行为负责?更何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安全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制约的情况下,取得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朝鲜人民既或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困难的日子里仍然享受着令世人羡慕的各种基本福利制度,劳动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得到了相当切实有效的保障,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九、有人说:“中国军队出兵援朝有合理性,但打过三八线就是侵略。
”这种说法有无道理?答:没有道理。
第一、来而不往非礼也,寇能往,我亦能往!第二、除恶务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英军队直捣柏林为中国军队作出了极好的榜样。
至于没有达到这个目的,那是中国军队本事不够,家伙也不行,与该不该打过去没有关系!第三、三八线的本质涵义是只有约束美苏的意义,而无约束其它人的意义。
十、抗美援朝延缓了中国的国际交往,延缓了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
答:此问与第七问一样,属因果颠倒。
再者,战争胜利鼓舞了人民斗志,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将军费降到了国家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下,同时还完成了清匪反霸,消灭百万国民党残余部队,进军西藏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壮举。
应该说抗美援朝促进了新中国的建设。
至于对外开放交流,抗美援朝战争为三十年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安全环境。
没有志愿军将士用枪炮与霸权实现的交流,就没有后来在平等基础上的和平对话。
没有“打”开路,就没有“和”临头!对强权者,敢战,方能言和!十一、有人将德国分治与朝鲜半岛分裂相提并论,有无法理依据?答:没有!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不光要享受盟国分区占领的待遇,还要接受盟国的强行管制。
1945年6月5日,苏美英法在柏林签署了击败德国、对德分区占领和管制德国的三个宣言,决定了德国彻底的非武装化和非军事化的问题,明确了盟国有权在德国任何部分或全部驻扎军队及设置民事机构,行使最高权力。
同是也明确了盟国可以采取他们认为对于和平与安全所需要的步骤。
而朝鲜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是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朝鲜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理应获得独立自由和解放——这也是开罗宣言中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大国为之作出的承诺,而不是占领、约束和强行管制,更不是再次受到侵略战争的戗害!十二、有人称,朝鲜战争中苏联占了大便宜,因而中国出兵参战是错误的,此话似乎有理?答:这是一个低智商问题,与当今时髦的市场经济理念格格不入──这与做生意的道理一样,大本钱挣大钱,小本钱挣小钱,不能因为有大本钱的挣了大钱,只有小本钱的连小钱也不挣了——更何况挣来的还未必是小钱。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出了大力,占的便宜不大,甚至还被人出卖权益,而美国人却占了大便宜,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中国抗战也是错误的?十三、美国即然出兵占领了中国台湾,为什么中国不出兵台湾而出兵朝鲜?答:又是一个低智商问题。
谁规定了别人打我头我也只能打他头的道理?德国轰炸英国的脑袋伦敦,邱吉尔却在打量人家“柔软的下腹部”。
同理,美国人卡中国人脖子,中国人就朝踢美国人的裤裆狠命一脚──如此而已!十四、有人占了中国的外蒙古,中国为什么不出兵?答:新中国接过的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破产家业,同时也承担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留下的历史债务,而且也尽其可能清理得足够干净了。
新中国必须为已经取得的国家利益以及能够争取到的国家权益承担全责,世人没有理由要求他们能够清偿所有的历史债务——尤其是扔下这个破产家业再也不承但任何实际责任的前朝败家子!十五、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伤亡大于美军,所以美军是胜利者!答:不胜其理!即或此说前提成立,推论仍属荒谬。
评价战争胜负的首要前提是战争的目的达到与否及达到的程度,而不仅仅是人头账。
苏德战争德军伤亡低于苏军,是否可以认为德军是胜利者?越南战争越南军民伤亡200~300万,美军伤亡30余万,美国人是否敢说自己是胜利者?另外,中朝军队面对的是整个“联合国军”和韩军,做算术题时忽略这些被加数,是一种难以原谅的选择性遗忘!十六、毛泽东送儿子上前线是镀金。
答:既然这是个天大的好事儿,将来再有战争或抗洪救灾之类的好事情时,建议首先安排出此语者自己或其儿女到炮火下或洪水中去镀它一金,或烈火焚身,或洪水没顶?新中国决定出兵入朝参战时,连许多身经百战的将帅都没有把握一定胜利,新中国领导人甚至还准备应付美国军队进入中国——“就当中国革命晚胜利几年”!如果有人硬要说毛泽东此时送子上前线是去“镀金”,那不是卯足了劲儿在夸毛泽东料事如神,硬把毛泽东再往神坛上推么?再者,如果毛泽东不送儿子上前线呢?你是否能够接受而不再赘言?你又会不会诅咒毛泽东让别人的孩子当炮灰,自家儿子在家躲清闲?横竖毛泽东都是一肚子私欲?而毛岸英就因为有毛泽东这个老子,横竖都该死,——哪怕他是为国捐躯?这还有理可讲么?不是天赋人权么?不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么?哪儿去啦?十七、为什么要用志愿军名义,是因为中国人胆小不敢向美国宣战!答:这是幼儿智力问题且有睁眼瞎之嫌!美利坚合众国正规军劈头盖脑挨了一顶臭揍,明知出招者乃货真价实训练有素的中国正规八路,却仍然忍气吞声不敢堂而皇之宣战接招,不光是胆小,且已气短。
至于中国人为何使用志愿军名义,那是中国人民高兴中国人民愿意,中国人民乐意在没有官方名义的前提下充分表达自己的“自由意志”。
十八、中国军队有苏联撑腰,胜之不武!答:中国军队将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赶回三八线,基本上凭的是手中的“万国牌武器”。
苏式武器是运动战后期四五次战役才开始陆续装备部队,苏联空军只掩护清川江以北部分交通线,且大规模参战是在五一年夏季以后,而此时战场大格局已经奠定。
另外,国民党军队有美国家伙撑腰还有力量优势,仍然败到了台湾?是不是败之很武?顺便说一句,美国军队有联合国旗号壮胆,却被迫与人议和,与之对等议和者还是一个根本不被联合国承认的国家,实在是和之无脸!十九、中国军队打人海战术,胜之不武!答:战争是一种资源较量。
各打各的资源,穷人的资源是人,富人的资源是钱──钱能买来“火海战术”。
中国军队在“火海战术”下还能集中和机动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战争指导艺术高超的体现。
中国军队战略上是“人海战术”,战术上是“小兵群战术”,对此,前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对中国军队有极高评价。
二十、在今天这个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应该多讲如何避免战争,而不应津津乐道于过去的战争。
答:同意!所以说“好战必亡”的道理应该多讲给战争能力极其强大而自身受战争戗害极少的国家听。
“忘战必倾”的道理应该多讲给战争能力不够强大且自身受战争戗害极多的国家听。
具体地说,军事机器最强大而自身受战争戗害极少的美利坚合众国不应津津乐道过去的战争,而要多听听“好战必亡”的道理;军事机器不够强大且自身受战争戗害太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需要多多回顾过去的战争,且须多念念“忘战必倾”的道理。
这样才有可能避免战争再起。
一部号称是以比较真实的战争场面,描述那段历史的战争电视剧,除了前几集的战斗场面,还算值得一看之外。
整部电视剧,基本可以用垃圾来形容(看的时候需要不断快进跳跃)。
丑陋百出的剧情,晚上进攻,准备战斗之前却是大白天,运输线和运输大队又不止一个,反敌特明明已经圈中目标,但却无厘头放弃监视(为了最后一集的剧情让路)。
而且为了拍满38集,还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很久。
至于战争场面越拍越差,我也可以忍,尽管一个已经严重缺员的连队,不可能在重新恢复建制后,压根不可能,再被投入到朝鲜战争中(恢复建制需要时间比较长),尽管志愿军在一二次战役后,很多都更换了装备,尽管连有迫击炮(志愿军从来不缺这种武器),尽管三人小组曾经出现过,后来却不再出现。
但你不至于让老一连的人,都死光吧?
而且就算死,也得死得合情合理。
老连长(后来的营长),居然连通讯员都不带,自己一个人跑到一连,说了几句话就无厘头地,在阵地上被炸死,两个老班长嘢死得莫名其妙(运输班的开着着火的汽车爆炸,一班老班长,明明是晚上发现救助站被困,却非要等到大白天才去救人,不死你也得死)。
机枪班班长,已经成为二排排长了,居然还用前置平行式,而不是后置交叉式机枪布局,疯狂地用机枪扫射(在编制完整的时候,排长敢这样做,不处分降职就是怪事),所以他也不得不死。
更郁闷的是,在最后一集,多次受伤的一连新连长(李长顺),及指导员及班长栓子,明明是在后方负责安防,却无厘头的组成三人狙击小组,奔赴前线做狙击手,而上级居然也根据编剧的意愿同意了(把一个连的连长指导员及老兵班长都抽走,除非志愿军是脑袋灌水了,否则是不可能同意的,而且志愿军有的是兵,不需要在后方拉人)。
而且导演为了让他们斗死去,居然也快速的上演了一场狙击战(不好意思,栓子和指导员,改轮到你们牺牲了)。
谈判胜利了,和平了,小李子,连长你们也不能活下来,否则太对不起广大人民群众了,小李子送花给美女文工团员,居然跑到阵地上摘花(阵地上会有花吗?
),而连长居然也在这个时候,才告诉大家停火前,按照国际惯例,会疯狂地将炮弹,打向对方阵地。
结果为了叫小李子回来,他就不得不在导演的安排下,一起死在和平到来的时候。
(问题就是导演似乎也忘记了,一连已经是被安排到后方的 ,美军的火炮就是厉害非常,也你可能打到后方吧?
)好吧,好有一个金顺没死,导演当然不会放过他,所以当几个小孩,玩美军留下的手榴弹的时候,他就飞扑过去,死在导演的手下(美军的手榴弹,拉开保险后,只有不扔出去是不会爆炸的,你自己跑过去,把手榴弹抢过来就算了,居然还扔出去不远的地方,所以你不得不死)。
不过,导演还是有点值得表扬的地方,直到剧终的时候,一个女孩子都没有死,也没有受伤,估计是导演自己非常喜欢女孩子,基于怜香惜玉方面的考虑,不让她们死去吧。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中死伤也是正常的,但你要反应战争的残酷性,没有问题,但你得让那些百战不死的主角,合理地牺牲,而不是为了剧情需要,都安排在最后一战,全部死在大家面前吧?
非常崇拜当时奔赴朝鲜的志愿军先辈们,看了很多讲述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说实话刚开始很期待这部剧,但看第一集都是快进着看完的,完全乡村爱情即视感,剧情拖沓,对白像乡村喜剧但又get不到笑点。
这种正剧在前几集没有一点严肃的感觉,对我而言很难接受,也许是纪录片看多了吧。
真的很希望多一点描写这段历史剧,但这部确实欣赏不了。
《三八线》在艺术的表达形式上具有许多值得称道的独特与成功之处。
史诗般的战争场面,全剧以一个连的视角表达了我中国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奉献精神,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体现了我国军人的军魂,剧中除了表现军人的硬气也渲染了朦胧的爱情,战火中的爱情朴实而美丽,王常芳、李顺英、李长清、护士长等几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她们对爱的追求及面对战争时的抉择,让并未能终成眷属的爱情具有动人的美感,焕发出人性的光泽和崇高的境界。
在这场战争中,前方艰苦作战,后方尽力支援,导演为观众塑造了一个立体的战争环境,让观众充分感受到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下的青春史诗。
翻了一下一星评论大意都是类似"我对这剧无语一星不解释”“这种剧我就呵呵了一星”尼玛你有能耐你倒是说出个一二三来啊!
你扣了四星,扣在那,你有能耐你说出四条原因来啊!
还有一些人看了预告 或者连预告都没看 直接一星的我也是醉了。
还有人看了一点打一星的,这对这部剧公平吗。
看个开头就评论是不是也很偏颇,你评论的仅仅是开头 可你的分却是对整个剧打的 对那些没看的人也没什么大参考价值吧?
还有人说类似于这种话“豆瓣现在怎么了,这么多五分 豆瓣被收买了吗”可是我看五分的至少还说出个理由来 至少也是看了十几集 长得出观点 这样的评论对于那些没看想看的人来说 比那些没看就一星的评论要有价值的多吧?
如果那些人嫌豆瓣怎么这么多五毛 嫌豆瓣被收买 那我只能说我还嫌怎么这么多美分 豆瓣是被美方攻占了吗从来不发评论的人 为了那些军人。
为了我最喜爱的七哥。
不得不发我就不骂那些没看就打一星的人了,看见那么多人骂你们。
我也就放心了。
豆瓣终究没美分占领
看完了9、10、11三集《三八线》三三制进攻队型,掩护射击+单兵手榴弹爆破,班排包抄……当年拿手的战术终于重现了……简直六得没话说了!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又开始说英语了,机枪也开始形成交叉火力了…几个细节:手榴弹拉弦后,停两三秒才丢向敌火力点,落地就炸;栓动步枪射速低,就轮流射击,保持火力持续性;冲锋被敌机枪火力压制后,就地隐蔽精确射击,诱敌连续开火,等敌人换枪管时再冲锋!
还有战前动员、战后战术讲解、新兵克服恐惧、战斗小组老带新……这些细节真的是太棒太棒了!
这特么的才是当年的虎狼之师,这特么的才是当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by 被遗忘的老班长http://www.haohanf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466
我是主动“五毛”来顶分数的,豆分不能被所谓自我又无知、数典忘祖的人拉下来,这部剧的诸多优秀之处不说,单说里面每个故事历史上都曾真实地发生过,剧里表现的尺度也很到位,先烈的鲜血不应忘却,更不容置疑。
我们参加这场战争的战略性正义性也不容置疑,你不懂那是因为你无知或者你有鬼。
推荐的理由这部剧多得有种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
先从电视剧制作本身,故事情节、演员演技、道具特效,战争场景的真实还原,还有那实实在在的冰天雪地,都很认真得难以挑剔。
连长、长喜几个人塑造得也真实而不造作。
虽为正剧,但基本跳出了正剧“拿腔调,喊口号”的怪圈。
其次就是真实,真实到每个战术动作,连长果敢准确的战斗部署,每场战斗的作战过程。
真实到新兵蛋子第一次战斗前的恐惧和栓子的怯战。
真实到每个主角在时代背景下的心理变化。
真实到志愿军不畏强敌,勇猛顽强的作战精神之所在。
再次这部剧带给我们的信息量。
在当前这个阶段,这部剧不仅是给我们自己看的,还是给美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朝鲜人看的,也是在解答为何百废待兴的中国能和势头正盛的美帝国一争高下。
更何况现在中国已不是半个世纪前那个贫弱的中国,任何搞幺蛾子的行为和团伙都休想得逞。
也是在唤醒我们自己,连长指导员对鱼叉事件的处理等故事,总让人深省,虽时代在变,人心在变,但那场战争不容忘却,先辈用生命代价积淀来的东西不容丢弃。
可能很多人对正剧很排斥,老汉平时不但不喜欢看正剧,电视剧都很少看,但除了精品良作。
在这个纸醉金迷、浮躁不安的年代,能给我们吹来一股清凉之风,唤起被忘却的记忆的历史大作,又为何不看。
我一直以为豆瓣的评论相对客观真实,所以无聊追剧前会来这里先看看评分。
这部三八线就是被这里八点几的高分误导来看的。
因为演员年龄平均都四十往上了,让我一直没太提得起兴致。
看剧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所以我不就剧情人设啥的发表意见。
我就是很想吐槽一下里面混乱的语言:美国人跟美国人说英文,美国人跟韩国人说中文,韩国人跟韩国人说中文,中国人跟韩国人一会儿说汉语一会儿说韩国话.......就~没~有~人觉得错乱吗?!
三星给死在战场上的中国士兵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
但并不代表我认同这部作品。
好剧能够造就新人,老人一样败坏新剧,评论就从这里开始。
我们说两个陌生人见面,建立第一印象只需要开始那十秒,十秒后你就是表现再好,也难改变印象的初衷。
先说人物,这部剧从开始就是错的,错不在演员,错在为什么会选这么两个在军旅剧里声明赫赫的演员,一个是成功的部队首长,不管是现代高科技的解放军钢七连连长还是抗日军队的军分区司令员,哪一个都是刚强,精干,专业,智慧的军首长典型代表;另一位则在警界叱诧风云,偶尔也客串一些连长等军界人物,那好歹都是领导,好歹这两位都是四十多的大腕级人物,突然转眼变成了比三多还低几个量级的弱智型选手,抬着满脸皱纹,吊着眼袋的双颊,充满天真的大喊:班长,我知道我错了!
顿时有一种爹向儿子认错的酸爽。
再说表现,可能因为张国强,让观众不由得会联想到士兵突击。
没错,导演也联想到了,而且还运用的无所不用其极。
从刚开始的一班六班争先进班集体,到长顺第一次参加战斗搞砸,被连长批,到长顺和杨班长去救栓子,里面有太多的士兵突击的痕迹,但是曾经的连长变成了如今的长顺,原本是三多说的话被曾经的连长,现在的长顺一字不落的说了出来,顿时觉得时空错乱。
再说故事,亮剑为什么成功,因为他把所有故事围绕李云龙展开,塑造了一位鲜活的战神。
士兵突击为什么成功,因为他让一个小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大家产生了共鸣。
他们都是讲的人的故事,包括雪豹也是如此,这些剧的历史背景不一定真实,人物虚构的成分更大,但观众觉得鲜活,有味道。
此剧的缺陷就在于混淆了要去塑造人物还是再现历史,冠名以三八线,大家都认为是一部史诗级巨作,当然导演和制片可能也这么认为,但呈现的是小人物的装傻充嫩,似曾相识的故事场景,以及支离破碎的战斗故事,无所不用其极的战斗场景特效,都在彰显着故事的苍白!
说到这,想必那些穿帮、那些韩国人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那些美国鬼子在志愿军面前表现的如此弱智不堪一击,那些都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导演,你是真的想让人了解记住这段历史,还是用逗逼的人物展现一部逗逼的传说,还穿上一部史诗巨作的虎皮。
针对那些拿题材意义要高分的主,你真的认为他做到了吗?
昨晚实在熬不住,法国比赛没看躺着估计打鼾了,早上醒来把该剧结局追到了。
交个观后感:好像是1979之后第一部朝战题材片。
大场景与局镜都没有刻画出战争的真正残酷。
审核的结尾更敷衍潦草。
道具、烟火、布景、枪械、演技都可以逐步提升。
但不能正视历史、不能堂堂正正还原历史,为了迎合某些媚外思想,所谓大局所谓友好亲善所谓韬光养晦的意识形态及行为,是对那些为国英勇捐躯的生命及其长期痛苦之家属们的不尊重和伤害。
这种状围,也不会有兄弟连、硫磺岛来信这样好片产生。
真爱的相濡以沫,是一年年一月月点滴积成的。
对一切以物资准绳的人来说,他/她们唯一的爱,就是金钱。
在它面前,友情、亲情皆为量具。
吃饭时陪家人看了一集,不喜欢。
看过
最喜欢爱看喜羊羊的顺子
刘蓓保养的挺好的,感觉和十几年前红色康乃馨相比也没啥变化。其实这部剧还是挺吸引我看下去的,平实质朴温馨当然也不乏狗血,杨青这这类型在二宽的剧里也算比较少见的返璞归真type。P.S,叶冰她爸要是开WB绝壁秒杀一众以陆琪为代表的不入流感情专家
平民生活,剧情确实狗血了点,不过刘蓓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错。
哈哈哈发现一部无人问津的作品,女主演的挺好啊!剧里颜值还挺高
叶冰也是一个很好的女人,很理性,虽然自私,但爱得真诚
不错。刘蓓和严屹宽演的有张力。
2013.2.5 中山电视台
刘蓓太好看了,不舍得打低分,感觉潘娇娇身上有一部分蓓的影子,仗义热情充满人格魅力,看到最后发现身边的幸福指的是在潘姐帮助下他人找到了幸福,而潘姐失去了儿子,失去了婆婆,失去了爱情,好惨一个圣母,又觉得这种匪夷所思的善良是蓓能做出来的事(。
我妈最近几天看的劲儿劲儿的,周末两天偶尔陪看,还行吧。12年估计非常流行这种。
挺好看的,刘蓓在里面也挺好看的,以前都是看她的喜剧,这次对她的演技有了新的认识,可惜现在不怎么能看到她演戏了。
还可以,还是喜欢以前的老剧
一顆星給曇華林,一顆星給湖美,一顆星給嚴帥哥,一顆星給光穀,一顆星給熱乾麵。本來以為是武漢愛情故事,最後發現尼瑪狗血得一逼啊!!!!!除了這五顆星,其餘都是狗血和坑爹!!!!!
感人,
高中附近拍的,走了三年的街道——昙华林。
完全不懂老爹老妈为什么会看这个狗血剧看得这么投入啊!一个不在家还要打电话过来交流当天晚上的剧情!
非常好看
整个剧情很是挺温暖的,最大败笔就是那个配乐声音比台词声音还大。我是忍着看完的
跟着妈妈看,里面演画家的女演员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