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只有原著的粉丝和闹剧荒的人,才会把这部剧看完。
毁的地方太多,不断更新。
一、徐起飞的戒指严重穿帮,多度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在瞒婚第一集徐起飞和程韵吃饭,迪之和光蕙闯了进来,迪之八卦徐起飞的婚姻状况,徐起飞晃晃他的十指,表示自己还没结婚,连对象都没有。
然后这就是徐起飞剧里唯一一次把无名指上的戒指摘下来的!!
其余时间是这样:
这样
以及这样
徐起飞扮演者包小松应该是个很爱老婆的人,但能不能稍微专业点,把戴在无名指上的戒指先摘下来啊?
更尴尬的是,第一集还强调了自己没结婚没戴戒指,后面的穿帮,大家是瞎了吗?
只能说,大家在扮演看不到徐起飞戒指这件事上,是全套剧里演得最好的。
但作为观众,不可能注意不到如此明晃晃的戒指。
我多度以为徐是有夫之妇,通常也只有有了家庭的男人才会对情人如此温柔体贴百依百顺,这一点增加了我对此的合理怀疑。
以至于我边看剧边猜测徐起飞的真面目什么时候被揭穿。
直到徐起飞宣告出局,我才终于确信,原来徐起飞是真的没有老婆!!
二、安小禄一朝成名填词人,这部剧的女生都爱填词人吗?
花无百日红,林方文当然不能独霸乐坛,但能不能换一个路人甲来扮演他的后继者。
安小禄本来是个正面人物,他勤奋、务实,爱文学,成名有很多个方式,编剧偏偏选择了他通过成为填词人这个方式致富,这么说,沈光蕙和程韵的品味都差不多咯?
但显然这样说不通啊。
更让人尴尬的是,取代林方文本来是一个换不得观众好感的设定,但安小禄却是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他像林方文一样,不喜欢应酬,不喜欢改变自己,自然导演不能让安小禄成为一个势利的人让其和光蕙的爱情失去童话感觉,但是现在的设定,安小禄请问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和林方文这条主线配合得可谓牵强附会。
观众应该用怎样的情感去看安小禄,程韵又应该怎样面对这个取代他男人地位同时又是好姐妹的爱人的男人?
剧本只能苍白无力地忽视。
这部剧是2012年拍的,拍完卖不出去压箱底,到唐嫣火了的2015年才播出。
其实不稀奇,好多剧也是这样,豆瓣主页的上映时间年年都会往后推。
但是这部卡上了电视剧风格一道小小的分水岭,2015年播的《金玉良缘》已经用上了饱和度特高的滤镜,从那以后我越来越看不清主角们的脸了。
我看看《面包树》是在剧拍完快十年以后,所以当我再看到唐嫣穿着长长的上衣和紧身牛仔裤,化着特别“碧欧泉”“欧诗漫”风格的水灵灵妆容的时候,这部剧几乎成了千禧梦核的入口:那些演员们也都才三十上下,和记忆里爸爸妈妈的年龄差不多,唐嫣那个时候用斜刘海修饰额头,但是头发特服帖,有时候还梳像中学生一样的马尾,和现在的审美区别很大。
片头片尾海报这些地方已显得非常过时的设计,很奇妙地创造了一种旧旧的质感,尤其是女主角那大段大段梦呓一样的心理活动,让我好像正处在2012年的一场发呆中……节奏很烂,三个典型样本的设计很烂,第一次我给他打了两颗星…后来我想起世纪初的时候总想起这部剧,看这部剧的时候总想起那个年代。
高中时候开始在闺蜜的引荐下看张小娴,那时候对于一个看惯了顾城,海子,这种朦胧文学的小女孩来说,爱情故事完全是一片新的天地,那么清晰,有情节有故事,不再是诗歌散文虚妄的意识态。
借着一二本同一时期出版社的不同主题,长长的小本儿,承载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那是繁忙备考的周末去图书馆的乐事之一。
我记得第一本看的是《荷包里的单人床》,而后的很多年都会选个日子重看一遍,到了大学,发现年轻时候的没见过世面却是很可爱,以至于到了后期就成就了一种仪式感。
大学的图书馆里,把自己从史铁生的《务虚笔记》里抽出来,重温一遍这个曾经占据少女内心的故事。
我从来都不爱张爱玲,以至于影视故事看过不少,但书,记得读过的只有《红玫瑰与白玫瑰》,只记住那句经典的: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的故事都那么意味深长,看的多了觉得沉重。
但张小娴不一样,现代感十足,女主大多是港女形象,可以不漂亮,但必须不是傻白甜,可以不是千金小姐,但几乎个个独立进步,是我理想中女性的模样。
说到张小娴,除了一直拿来当做青春纪念的《荷包里的单人床》,最让我心动的就是面包树系列。
随着林方文的消失出现,爱情走走停停。
少女心中本能的那种对虐爱的偏爱执,在心底一次次宽宥林方文这样的恋人。
这种感情就像是母亲的一部分,有包括,耐心和等待,又有恋人的诉求。
程韵不是一个母亲,显然她在爱情中也是个安全感缺乏的人,事实上,哪个女的能受得了林这样的漂泊。
世上的男人千万种模样,才子类的男人才是最可怕的,因为看多了文学作品你会发现,最不靠谱的男人恰恰是才子光辉下男人的贪婪,懦弱,和多愁善感。
这样的男人神秘又可怕,除非你自己也活成他的样子,否则两个人在一起,总是在失望和妥协中反复纠缠,这样的爱情惊心动魄,但却一点都不美好。
但也有惊喜,孙维栋,他和沈光蕙的爱情才是大多数人所向往的样子,但可能正是因为太美好,所以这样的完美先生会是车祸意外的结局。
很多人都可惜吧,谁要一个逆袭的凤凰男,而舍弃一个真贵族。
最近无意中看到电视剧《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因是大学时期喜欢看的张小娴的作品,虽然不喜唐嫣之前在《何以笙箫默》中木讷的表演,对黄宗泽也没有印象,不过为了满足下对大学的回忆,还是欣欣然的追起剧来。
已然忘了原来书中的故事情节,一集一集的跟着,却开始为电视剧沉沦下来。
唐嫣演的程韵,幸好加了配音,加上她三年前时拥有的清新自然的青春,掩饰了她现在落入傻白甜的角色形象,将一个女孩子在恋爱中时的喜悦、担心、多虑、怀疑、不安、伤心等恰当的表现出来了。
而黄宗泽,更是第一次发现他的迷人,演技非常了得,将一个自小被抛弃的、内心安全感、不会爱、不会表达、对爱没有承担、沉浸在个人享受中的林放才子形象表达出来。
有人说电视情节被删减太多,主要是以程韵的世界为主,把林放的许多情节略掉了,其实我觉得这也正好留点空白,显示出林放作为才人,追求着灵感、享受在精神世界中。
程韵与林放,两个人生活背景不同。
程韵自小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被爱包围着。
而林放,一直生活在孤单的世界中,对于爱渴望却又不知如何回应。
作为作词家,需要的是写词的灵感,刚开始程韵带给他许多灵感,那时程韵是他的缪斯,林放是在乎程韵的。
可是爱情最重要的是相守,时间长了,林放骨子中的对于爱情的坚守不可能如大众般知道维护爱情,他觉得爱情中他还是他自己,他是自由的,独立的,可以随意消失,可以不用莫须有的事情解释。
虽然他因误会被程韵误解,在他看来,他没有做过,不需要解释,但程韵喋喋不休的追问,一而三、再而三的一波波事情就是对他自身的怀疑,这让他不敢多想,怕眼前这个每天老是气势汹汹的追责的女孩子,不再是当初他爱上的女孩子。
可是,爱情久了,现在的两个人都不是当初的两个人了,两个人都会变化的。
看了网上的评论,有的说若身边有个像程韵的这杨女孩子,肯定也不会要。。。
紧接着,下面有人评论,那是因为你没谈过恋爱。
是的,女孩子的心思就是比男孩细腻,想法和男孩就是不一样的。
有时,女孩子追着男孩子半天,也许就是等他一句话,等他来哄哄她。。。
曾经也有份纠结的感情,纠结了许久,不过是个人的纠结,就如程韵在那独自的想而林放不知不理解的一样。
那时也是一个人,想了许多,最终还是放下,因为感觉就是两个世界的,就像两条交叉线,有了一个交集后,就越走越远了。
后来的后来,遇到现在的这个他,很平淡,很平实。
后来就结婚,生子,换工作。。。
日子在看着小不点一天一天的变化中,和他也一步一步的稳稳的走着。
有时也在想,自己还是喜欢这种踏实的可以触摸到的日子吧,因为曾经之中还有个其他选择,选择了可以省去中间许多的步骤,可以省去一些日子的辛苦。
可是,现在的日子,我却过得很平稳,很踏实。
呵呵,也许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吧,结婚了,爱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了,不再是恋爱时将对方一举一动放在眼前放在心上的那种,而是放在生活中去了,彼此对对方信任,将家庭放在首位,有个家的理念,这样也就可以了。
《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还没有看到结局,听说程韵和林放还是会在一起,但这个是偶像剧,现实生活中,还是觉得他们两彼此分开为好,分开了两个人都会过的很好的。
很早的时候,读过张小娴的这本书,很多年过去,内容已经模糊,明知道照着小说拍出来的电视远没有原著那般细腻温婉,耐人寻味,不过还是抱着看看的心态去赏了赏,没想到会被里面的迪之和光惠感动到一塌糊涂。
首先想先吐槽下一号主演,虽然主角不可避免的是唐唐的程韵,而唐唐在这部剧里很大程度摆脱了 以前讨厌的傻白甜形象,好歹是个文笔不错的,还有了那么点内涵,不过这三个姐妹比较起来,最无感的依然是她。
或许因为她的故事太单一,从头到尾几乎都只是围绕着林方文一个人,虽然有过插曲,但都只成为了她的过客,对其他人来说,程韵是自私的,她在心里爱着同一个人的时候,还接受着别人对她的好,对她的爱,而最后她仍然说走就走,围着同一个人不停打转。
她的那些所谓的努力在我看来是 那么微不足道。
她对林方文的爱,也太脆弱,这样的不稳定的爱,迟早都会让彼此疲倦。
最后如果在一起,那就是剧情需要,如果没有,才是正常的现实,因为那样的爱,真的太累。
最后挺希望她能和杜杜在一起,可惜了。
尽管男一号很帅,人气很高,可在剧中的性格和形象除了帅并没有很讨喜,他的爱也太隐晦,让女人没有一点安全感,常常消失,做那些容易让人误会的事,也不积极澄清。
跟他在一起的女人也太累,并不是不想相信,是很多细节让人有时不可自制的猜测,是他给了人太多的想象空间,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他本身对爱的不确定和不安全感就是这场感情不稳定的根源,虽然这跟他的家庭背景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可对于女人来说,总归是感觉太过遥远。
而迪之这个人,一开始我并不喜欢,疯疯癫癫,嗓门大,还有点眼高手低,不切实际。
但她唯一的优点就是对爱很勇敢,虽然一度勇敢到盲目。
其实迪之的形象更加倾向于现实。
在爱一个人的时候,付出自己的全部力气,离开过,也被扔下过,她用尽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去追求自己认定的感情,无所畏惧。
可是她也是可悲的,她爱的人,有的根本就不爱她,随意将她丢在某个路边,任她自己挣扎徘徊。
她一次一次磕破了头,爱过,被爱过,怀孕,陪酒...这些都是她笑容背后的真实人生。
更甚至,差一点她就走错了路,万劫不复。
然而幸运的是,她有了一个意外的小宝宝,而这个本应该被打掉的孩子,却为她换来了一个让人温暖的姐姐,终于弥补了她心里多年不曾有过的亲情,让她可以温暖一点,不再那么孤独无依。
在她爱的遍体鳞伤后,田宏的出现让她不敢再轻易的相信,却又忍不住被田宏的真诚一点一点打动着。
她终于认真面对平淡的生活,最终收获了爱情和面包,这是生活给她的补偿,这个女孩是真的让人怜惜的。
光蕙,不知道该说是可怜还是幸福。
曾经她为了自己的家人放弃了自己深爱的男人,选择了一个并不爱的人,她受尽了在爱与不爱之间拉扯的痛苦折磨,她的婚姻,是从悲剧开始,当她终于认清了面前这个男人值得托付终身的时候,放下了过去,就要真正抓住这份幸福的时候,老天真的是开了一个好大好大的玩笑,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一场灾祸永远的带走了那个让她开始认真爱上的人,带走了她全部的幸福感。
如果不是失去了记忆,可能她就再也没有勇气活在这个世界了。
这场车祸让过去的光惠彻底死了,她的人生,重新开始,不需要再为了别人而妥协。
那个她曾经深爱而不能爱的男人,从此永远留在了她身边,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成全所有的人吧。
只是真的,太让人心疼。
我被这两个人感动,为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得到和失去而哭泣惋惜。
不禁感叹,在爱情里的所有选择,谁又能说是绝对的呢?
有些我们以为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挚爱,到头来却换不回我们最初对爱的憧憬,而那些我们本以为因妥协换回的一时安稳,却真的让我们倾心到老。
我们得到和失去的,让我们所有人都意想不到。
我们只能抓住现在的幸福,用尽力气去爱我们身边的人,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个会先来?
一部主题只有纯爱情的偶像剧。
片子讲的就是爱情本身。
林方文帅气,才华横溢,自恋又自我,没有安全感。
徐起飞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包容又多金。
但是程韵却偏偏喜欢忽冷忽热的林方文而不是嘘寒问暖的徐起飞。
大概女人都有受虐心理,渴望安稳,却更喜欢享受爱情的那份不确定性。
程韵整日守着那个手机,对方不联系自己就惴惴不安,魂不守舍,对方一联系自己就欣喜若狂,之前所有等待时的失落一下烟消云散。
这份爱情让她心跳又心疼,甜蜜又委屈,患得患失却又不舍得放弃。
但这才是爱情,尤其她还是一个迷恋张爱玲,迷恋文字的女孩。
这部片子没有无关的情节(职场斗争,个人奋斗,家长里短),里面的每个主角都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活,这倒和小说很像。
小说是我初中时看过几遍的,记忆虽模糊,但还可以分辨剧情和小说中的情节差别很大,大概只保留了人物。
但是精髓是一致的,用美的文字讲述爱情的唏嘘!
当年熬夜看完小说,恍如隔世,电视剧尚没有看出这种时间的跨越感。
不管人物的结局如何,男女主角们在最好的年华爱与被爱的过程就足够美好。
“深情时我担不起的重担,情话只是偶然兑现的谎言,因为你,我甘愿冒这一次险,即使没有明天..."
由于改编,故事的发生地由香港变成了上海。
这个曾经居住过阮玲玉·周璇·张爱玲的地方本剧地爱情故事具有依然另人柔转千肠之前看过原著本剧却故事采用插叙的方式,开场也很通俗地用了上海的东方明珠,和轮船上的汽笛声反复播放,当听到程韵说,是啊,我们很早以前就认识了,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
我当时就泪奔了,当时我们还小,正值青春,用着青春最简单,最激烈的方式相爱,然后各自受伤,躲到无人认得地方舔舐伤口,终究不敢再靠近。
这是不是所有深刻爱情的命运,如烟花般绚烂,却无法留住?
林方文说“可是,自始至终我的爱是,恒定的” 我想,这边是电视剧与书的不同自始至终,林方文一直爱程韵,可他却一直无法承诺初遇爱情的程韵与缺乏安全感的林方文,两人在感受爱情的时候就各自认为“相遇是偶然,分开是必然”回避着自己心中的feel,他们各自等待 等待命运的洪流把缘分冲淡,结果却反向行之。
纵使知道结果,仍然敌不过一次又一次被爱情一次又一次地打头那又怎样?
也许我们正是为了终须分手而热烈地相爱呢?
所幸,回忆是永恒的。
它是闪光灯而不是计时器,依然在我们生命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说实话,我是为了评价这部《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才注册的豆瓣,不过也是近来无聊,想写点儿东西解解闷。
进入正题:首先声明,我以前并未曾看过张小娴的任何书籍,昨晚打开爱奇艺无意间瞥见了这部电视剧,看见糖嫣,此时的我是拒绝的,因为看过她的《克拉恋人》、《千金女贼》、《何以》,无一不是傻白甜,傻白甜你要是演的自然不会让人觉得很恶心,像韩国的很多电视剧要么是傻白甜要么是白血病要么是兄妹恋,但是那些经典都让我们这些梦幻着白马王子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灰姑娘们哭的死去活来。
不过这部电视剧让我对唐嫣谈不上新的认识,但是真的能够感觉到她在里面的自然流露,看着她和里面黄宗泽饰演的林放之间感情从陌生到成为恋人,其中犯花痴、吃醋、甜蜜、猜忌的演绎都很自然,不像她在其他电视剧里感觉都是用喊出来的,很做作。
如果是糖糖的粉丝,绝对不能错过这部糖糖表演最自然的电视剧。
然后电视剧本身,从未看过张小娴的小说,但是电视剧传递给我的感觉是很文艺,心理活动刻画的很好,旁白听起来让人觉得似乎真的走进了这些角色心里,感受到了他们此刻的惊慌、迷茫和绝望。
当然,作为已婚人士,对于这种婉约柔情又悲情的爱情故事还是有些免疫的,不过我却被这三个不同性格的女人所吸引,想要看看她们以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这里面感触最深的角色莫过于光惠,她的处境引起了我的共鸣,相信也会引起很多北上广深外地年轻女性的共鸣。
作为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父母眼中骄骄天子还有几分姿色的女性,她既向往浪漫纯真的爱情,又舍不得稳定安逸能给父母美好晚年让身边亲朋好友艳羡的物质条件,这种内心的矛盾让我觉得很真实。
再说说其他几个主角。
黄宗泽无疑是帅的、是帅的、是帅的。
他那种带着忧郁神秘感有一丝丝坏坏的气质让他注定就是林放,这里不讨论他作为演员的私生活,他把林放初时面对母亲带给他的绝望演绎的尤其生动,让我这个已婚妇女似乎也和程韵一样母性泛滥,没办法,女人面对向自己展示脆弱的男人毫无抵抗力。
安小碌的选角也是很成功的,他那微微一笑,真的让人觉得很温暖,很纯真,仿佛回到了高中时期,非常符合这个角色。
光慧的演员也把光慧的温柔、婉约、要强又有些脆弱刻画的很好,演员本身的气质就很符合一个对有着高学历长得又很漂亮的女神所有的想象。
迪之的演员有些港范儿,把她那种只有感情没有智商的二货却又叫人惋惜惹人疼爱的感觉演出来了。
这部电视剧带来的感觉让我想要推荐给大家。
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看过不少张小娴书的封面,每次都被吸引,每次满怀希望地翻开,渴望从中汲取文艺与爱的滋养,可是每次也是从她那云淡风轻的文字丢盔弃甲,无疾而终。
太过文艺的看不下去,唯有从电视剧中体会那款款深情。
可能由于最近一直沉浸于古装、宫斗、战争、谍战和机关算尽的作品中,这样一部剧让人感触良多。
单从演员的表现力来讲,程韵似乎一无所长,有人说这是唐嫣一贯的傻白甜,越看越发精准。
单身的她有点小脾气,有点女孩子固有的骄傲和小鹿乱撞;然而和林放在一起之后的她,虽然隐忍,却还是常常爆发,她怨他总是无端消失,却还是坚持爱他、等他,这样的程韵最可贵也最卑微,可是最愚蠢的是凭借一个眼神和身影的无端醋意,几次三番,几次三番。
林放的家庭固然不幸,童年的创伤严重到不可治愈还依然残存对母亲的不忍,可是他到底为什么那样折磨自己和深爱的人,从来都不能放松警惕的爱又怎会如此坚定?
最爱的葛米儿一定要单独写出来,她骄傲,她勇敢,她有想法,她奋不顾身,她懂得争取,她又懂得放弃,人间若真有此女子难能可贵,有什么理由不让她幸福呢!
光蕙,光是名字已经让人心旷神怡了呢。
笑容职业而甜美、从容而大气,甚至连车祸后卖萌都让人暖到心窝。
安小禄出现的让人心疼又心碎,他也是勇敢,也是坚强。
孙维栋最初的木讷无礼到后来的细心周到,无疑是光蕙的人生幸事。
若他们真的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回味安小禄还是有深深的遗憾。
不行的是孙维栋车祸离世;幸运的也是孙维栋车祸离世。
我和作者一样贪心的认为这才是最最完美的结局,谁都没有辜负谁,谁也没有因为什么而痛不欲生。
三角关系处理的如此巧妙,怅然片刻的余生都被爱全部包围。
夫复何求😊还没有看过书,在两个深夜为这样的爱便已欲罢不能。
看过预告,失望之极。
中国的电影电视就知道翻拍和改编,还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
唐嫣来演程韵?
简直是把程韵演得糟糕至极!
唐嫣的形象就仙剑三能够让人接受,其他偶像剧就一大众化的小女生小清新。
小说里的程韵性格就不是小清新!
黄宗泽演林倒是能把原著中林的气质演出来了。
太青春偶像剧了。
这是12年写下的文字。
遭受了一些粉丝的谩骂。
隔了三年再次登录豆瓣,发现了一些激烈言辞,想在这里继续讨论一下自己的观点,不是为了洗脱自己而辩解,更不是无凭无据的诡辩。
这一次我就简单说说原著的程韵好了。
因为被质疑是否看过原著,所以又回来看第二遍原著,小说并不长,一个小时后便足够从头仔细看到结局。
初中高中的时候,只是偶尔接触过张小娴的一些美丽的句子,那时候就觉得她的文字总是能够说到自己的心里去,温柔中又透露着刚毅,所以毫无疑问,她的小说中,女主角也是刚柔相济的性格,这让我想起张爱玲,总觉得张小娴继承了张爱玲的文风,属于那种温柔文字里的女中豪杰!
林方文,一个不回家的浪子。
第一次读《面包树上的女人》是在大学期间,所以12年写下了以上一段文字,之后遭遇一些人的谩骂。
现在第二次回去读这本小说。
三年时间,不管是思想还是心态都有所变化。
但是,对这部小说的感受依然不变。
那时候第一次读这本小说,就不喜欢林方文(也许,我说这句话又会遭到很多人的谩骂)。
他像风,让人无法抓住。
是不回家的浪子,他是才子,拥有了才子的所有特性:傲娇、温柔、高大帅气、潇洒。
而正是因为才子的特性,造就了他性格里的浪子特性。
他沉默,他不解释,他不肯向程韵低头,他不会向程韵说爱,更不会许她一个未来。
这样的男人太危险,却又让女人欲罢不能,那种若即若离的朦胧,大概是暧昧的最佳距离,轻易就让女人投降。
两次读这个故事,都有一种感觉,其实,对于作家来说,女人是他们最大的创作源泉。
爱情、失恋,每一个女人都可以成为他的作品。
对他们来说,最美妙的情人的女人,作品才是他们的最爱。
如果有哪一个女人想要踩到他的作品上面当正室,那女人就输了,而且最终会输得一败涂地。
所以,对于林方文这样的才子,会欣赏仰慕他的才华,但是不会喜欢他处理感情的方式。
程韵,其实内心是女王,外表是任性的公主。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这让读者能够很清晰地窥探到女主角的内心世界,你看得到她的一言一行,也听到她的内心世界,你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得到她内心的复杂和挣扎,为她感到难过,会可怜她,会恨铁不成钢。
程韵的性格,其实有一种女性主义的色彩。
特别是在故事的前半部分,那时候还没有深陷林方文的温柔陷阱。
以下是几段程韵的内心独白:“保中女生忠心、勤奋、合群、听话、任由摆布,是很好的追随者,绝不是领导人。
……当然我也不像保中学生,我不合群,也不肯乖乖听话,老文康曾说:程韵,我真不知道将来有什么工作适合你!
后来,我才知道是恋爱。
”“那一年,中国女排拿了世界杯女排冠军,香港掀起一片女排热。
……我和迪之、光蕙的偶像是周晓兰,她是最漂亮的一个。
那时,我已经明白,作为一个女人,你最好很出色,或者很漂亮。
”“当老文康再次在我们面前,义正辞言,痛心疾首地批评如今的学生不懂得尊师重道,我有点鄙视他,由他来说尊师重道?
”“光蕙日后不肯承认受骗,是她无法接受自己被这样一个男人骗倒。
世上并没有她曾经以为的那种超凡脱俗的爱,因为男人办不到。
”“其实如果迪之在那几年没有谈恋爱,她的成绩应该不至于那样差,又是给男人累的。
”这个时候的程韵还是自己的女王,坚持着自己的个性,独立,有思想,有一定的女性主义。
对于女人的尴尬处境有自己的想法,会为女人而感到悲哀。
“可是,爱情改变了一个人,大概再强大的女王,在遇到一个比她强大的男人时(“原来有本事令人伤心的人,才是最幸福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强者”小说中程韵的原话),她就会变成公主,从此一切都变了。
“”我以为只有那样,我和林方文的关系才可以跟他和大嘴巴女子的关系相比。
她和林方文睡过,而我没有。
她和他缠绵,而我不过是一个跟他互不相干的女人,这种关系太不安全。
“”我已失去尊严,哀求一个男人占有我,以为因此我可以占有他。
”想起张爱玲说过的话,低到尘埃里。
这个时候的程韵为爱疯狂,迷失了自己,已经低到尘埃里了。
知道大嘴巴女人的存在,她求林方文跟她做爱;知道林方文去找过大嘴巴女人,她咆哮却又在离开之后再次回来。
面对林方文的沉默、不解释和不说爱,她一次次生气转身,却又一次次主动回心转意,甚至面对林方文与自己的校友乐姬在一起,她都想过原谅他们上过床,原谅他,因为她太爱他。
爱情,已经让她失去了本真。
林方文的爱,让她没有安全感,所以她咆哮,他矛盾,她爱而不能舍,她在爱情中想做被呵护的公主,却无奈她自己本就是女王的特性。
最后,她选择了离开,不再回头。
但是她说“我在寻找一个男人,只要别人在我面前提起他,我也会调皮地吐吐舌头,我想做他的坏孩子。
”程韵的优秀,让她有资本也只可能爱上林方文这种才子。
小说最后让林方文回了头。
面对背叛,她依然原谅了他。
我觉得很悲哀。
每次读完,我都无法理解林方文,这样的男人就是一个谜,一旦好奇便会深陷其中,伤痕累累之后仍然让人无法后悔爱过。
因此,小说对程韵的描写,有很多丰富的内心独白,以程韵的内心世界为主。
她敢爱敢恨,爱得疯狂,爱得任性,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有女王特质的女子,但绝不是那种清纯的小公主。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要说说原著里,作者描写的这些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
其实,个人观点来看,这毕竟是一个纪念青春,纪念爱情的故事,所以幸福美好注定是结局。
再撇开原著不说,这部电视剧也确实是不错的一部青春偶像剧。
但是,个人还是没法喜欢上林方文这样的男人,有一种“一见林放悔终身”的感觉,这样的男人就是毒,女人一旦爱上便无法自拔。
何必让自己活在一次次的伤害中?
其实,女人需要的不是爱情,而是安全感罢了…
爸妈在看的~
拍得比较烂
实拍,现场录音,道具极其简朴,摄影好像用的手机一样,演员演技也一般,但拍范公,多给一星。看着看着倒觉得很质朴,哈哈。
没想到这小成本制作的群演剧看得我眼花缭乱,哈哈,冲着范仲淹去的,还不错,主要是摄像太拉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