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集中地在看日本电影和电影剧。
无意在电骡上搜到此片,感觉还算对味,于是便下载看了。
看完这部电影,脑海中冒出了一大堆关于它的感触与想法——其一,像是日本版的东方列车谋杀案。
因为女主角的死因在排除巧合的情况下与片中的偶像痴狂五人组(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当然《东方列车谋杀案》里可是有十几票人成了凶手。
其二,群戏演员的集体出彩。
这部电影分明是一部五个男人的推理秀。
五个演员在群戏中各具特色,对角色的把握都非常到位。
如果一定要分出个伯仲的话,还是老戏骨香川照之略胜一筹。
唉,话说他为什么老是演那种猥琐男。
记得上次看到他是在电视剧《东京国税事务所》里。
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小栗旬和中山裕介。
PS:我觉得在这部戏中,小栗旬推理时有一点名侦探柯南(或者说是工藤新一)的味道。
其三,原来推理剧也可以搞笑而温馨着拍。
虽然这部《如月疑云》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侦探悬疑片,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小小推理过程的,而且推理过程中的氛围也营造的不错。
有很多细节都透露出推理最终的结果,比如“草莓小姐”头上的那个发卡。
这和大部分完全的推理电影有着相似之处。
只是整部电影的推理过程中充满了许多搞笑的因素,于是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不会揪着心看,而是以一种放松的心态跟着剧情试着自己推理。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尾。
可能电影开始的半小时让人觉得有些乏味,但是越往后越精彩。
尤其是结尾处,五个人男人在投影仪营造的星空幻景下回想自己与女主角如月美纪之间发生的种种,看得很感动。
很少看到电影中五个大男人一起伤感的。
当然最后放结束曲时那一段舞蹈,也超级搞笑,加上贯穿整部电影的女主角终于在影片结束时露脸,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想看小栗旬跳舞的Fans可千万不能错过这部电影——至少不能错过这个结尾。
总的来说,将笑料和温情融入到推理的电影还真不多见。
虽然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中倒是有不少笑料,但是一到推理之时,还是有板有眼的悬疑推理,笑声全无。
其四,从电影中,除了搞笑温馨的推理外,还间接引出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话题。
比如上网要不要实名制,见网友要不要公开身份,经纪人是不是都凶神恶霸、压榨艺人,以及成名是不是很辛苦,艺人要不要靠脱成名等等。
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中的某些剧情还让我联想到最近很俗很火热的“艳照门”事件……话说娱乐圈真是一个是非之地,就像电影中所说的那样——“还不如回农村当农妇(夫)”。
如果你喜欢推理电影,如果你被金田一系列的推理片折磨得有点神经衰弱,那么看看这部搞笑与温馨并存的非纯粹推理电影换换胃口,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戏剧性,大概是我所能想到的最直接的词。
整个故事里埋藏了无数伏笔,一句不经意的话发展到最后也会变成力的指证,没有一个人物多余,甚至没有太过多余无用的台词,仅仅是五个男人的讲述,一间凌乱狭窄的屋子就构成了整个框架,看似幽默轻松的背后,却隐藏着跌宕的起伏,心情不觉变得紧张,一环扣一环的紧追下去。
drama的结尾来了一百八十度的翻转,可是对于我这样听到最后又途中一直多疑的人,却更能接受这个尘埃落地的事实,总觉得好像要说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才能安下心来,虽然宁愿去相信后来看的电影版里的结局,可是当隐晦直截了当的以事实的形式呈现的面前,竟然心里涌出了复杂的感情,说不出是接受还是拒绝。
在真相揭露之前,日本人又玩了一次自己擅长的煽情游戏,可是谁知道这所谓温暖的背后,是不是真的暗藏玄机。
电影的最后似乎在告诉我们,不必去追寻真相,宁可暧昧,宁可模糊,又是一个无限循环的TO BE CONTINUED。
而drama却执意要给我们一个交代,家元的一句内心独白,嘲讽的说出了一个惊悚的真相。
最近最这种片子特别有好感,这是一部小成本的、温情的悬疑片。
有一个人气明星如月美纪自杀,一年后,有五位粉丝召开了一周年追悼会,后来莫名其妙的变成了推理会。
怎么说呢,剧情真的是很紧凑,又很有趣,剧情推进主要是靠对话的。
感觉这五个人都有这各自的性格特点,刻画的让人印象深刻。
情节各种反转真是太爽了!
很有意思的一个影片。
从表现形式看,只有一个场景,5个男演员如表演话剧般在一个场景里竟然演出了一个剧情“跌宕起伏”的电影。
仅仅从形式看,就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情节推进看,有很多漫画推理的元素,5个人的身份依次发生变化,从普通的粉丝变成一个个与“隐形女主角”有深刻关联的人。
剧本的写作者真是很强。
从形式上看,有些类似《12怒汉》这样的片子,但明显主题没有那么宏达和深沉,有一种日式的抹茶味的甜腻。
影片的最后竟然还有一个彩蛋,更让影片有一种开放式走向的格局。
《如月》因为在《看电影》杂志介绍过此片,好评有佳,才找来看的。
但在看电影前自个好死不死的在豆瓣看到了《如月》其他相关的影评,有一则影评非常可怕的做了一个剧透,我几乎在晕死过去,一个推理悬疑电影,在还没看到电影前就被别人告知剧中人物的真实身份是多么一件令人伤心的事,那我还看什么屁啊。
这就像看一本推理侦破小说,打开第一页,就看到有好事者把凶手大名写在上头,整本书可以不要看了,真想直接把剧透好事者给做了。
如月,是一个三线偶像明星2006年2月4日死于自杀,电影中的人物非常少,就只有五位如月的男粉丝通过网络结识,在如月死后一周年聚在一起追思这位可爱的三线偶像小明星。
电影的前半个小时,是五位网友粉墨登场,看似有些啰嗦,好戏马上就要登场了。
虽然电影剧中主要人物背影被我提前知道了,电影少了一分的神秘感。
但我还是很有兴趣导演如何家排五个家伙,把一个三线偶像明星的死从自杀推断成他杀,再从他杀推断到意外事故死亡过程。
电影主要的场影只有一个,就是一只十平方米的顶层公寓,故事从2007年2月4日开始,五个男人在此回忆思念去逝一周年的如月。
每当回忆起与如月死亡相关的镜头,电影画面就出现跳祯似的人物剪影。
当五位大男人第一次把如月的死亡从自杀推断为他杀后,五个大男人都有成为凶手的可能,为了证明自身的清白,也都把自个的身份也从一般粉丝的身份变得复杂。
当然为了不破坏大家看《如月》兴致,五个男人具体是什么样一个真实身份,我就不一一解析。
五个大男人在解析如月的死亡真像过程时,导演一度差点把我们带入如月的死起因于“艳照门”事件,爆料娱乐圈内黑幕,一度以为导演的剧本来于韩国明星郑多彬的自杀,导演也几乎把五个男人中唯一一位骨粉级粉丝打击得一他糊涂。
等到五个男人找到如月自杀的真相后,重树骨粉级粉丝的信心后,我以为电影就要结束了,可还剩下二十几分钟,不知道导演要如何发挥。
电影转而变得相当温馨,满天的繁星,五个男人看着星空看到如月一路成长带给大家的快乐。
正在想,导演把一部推理剧又拍成了典型的温情日本偶像剧了。
各位放心,导演回天之力还是相当了的。
应该说《如月》电影场景是单一的,也只有五位演员出镜,但不防碍电影精采层度,电影节奏紧张,高潮不断,笑料百出,五个男演员的表现也是各自精采。
五个男粉丝口中的偶像如月一直是众人的焦点,就算如月有时出现也都只是一个模糊的背影,只是在电影近结尾时,导演还是相当有诚意让如月为大家献上欢快的一曲,让我们有幸一睹三线偶像的风采。
不过,电影导演做人还是相当的不厚道,在电影走完字幕后,镜头转向了2008年2月4日,如月逝世两周年,这时出了第六位如月的粉丝,手中拿着一个小铁丝,是在暗示如月的死另有隐情吗?
不管怎么样,导演最后这一笔来的太神奇,让电影又回归到推理悬疑的出发点上。
所以看电影一定要看完整了,有时走完字幕还有更精采的。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得出不同的结论,也许事实依旧要更复杂,在真相面前我们所知道的也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冰山一角罢了。
循环开放式结尾让观众拥有了更多的个性思考,全剧轻松愉快又细致环环相扣。
也许妹子是被自己蠢笨死的,但这五个背锅侠得出他们的结论后的如释重负也是没谁了,明明也算是被你们五个害死的好伐……也许她真心接受了茶猪的强迫,也许她对青梅竹马的哭诉只是一种解释安慰与自我开脱的方法,也许她对寻找爸爸而进入演艺圈做为开始的选择有所迷茫,也许她更感激了无关的粉丝才是真正的爱。
但在解决了伏笔的推理后发现,跟踪狂的伤害与报案到底是暗暗支持的爸爸还是心有所系却素未谋面的警官,最后的真相到底是自杀、意外、还是粉丝不愿偶像拍摄果体写真的过激应对,抑或是其它谋杀,一切都只有如月知道真相了,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全新探索想象的世界。
本片是小成本电影,主要场景都是在一个房间里面完成。
全剧虽然主旨是搞笑,而且和追悼会的肃穆气氛十分之违背,但是该悬疑的时候悬疑,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煽情的时候煽情,总的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个人觉得本片的意图是为了展现人自身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心中。
如月美纪是谁?
这是导演从一开始就给观众设下的疑问,然后从在场的五个人的交流中,我们分别得到了美纪的大致生活情况,勾勒出来一个既陌生有但又有所了解的一个女生。
就连她死前的行动细节,也推敲的比较详细,而且在场五个人的身份也在拍摄的进程中逐一出现,每个人的性格也展现得非常细致,编导构思得非常巧妙。
一开始让我写影评,我是决绝的。
因为看完一部电影已经很累了,还要让我花时间去码字推荐电影更觉心累。
可是看完《如月疑云》,在憋着不笑后,内心近乎奔溃后,暴雨梨花迷之感动后,我突然想静下来写些东西,毕竟也好久没写了。
各种电影推荐排行爆炸后,再也不存在片荒的问题了。
现在选择看哪部电影都是选择哪种频繁排行榜中的电影了。
要不是之前有个撒比叫我帮忙下载,我要不是有下载到电脑就要看的病,我就直接扔进回收站了。
然后开始影评,但我又不想剧透。
全篇的拍摄场景超级简陋,就一个100平米的小房间里,五个大男人挤在里面还要夹杂挥小刀和翻滚的闹剧。
简陋得有点像《十二怒汉》和《这个来自地球》,有点讲故事的嫌疑,但它却可以成为逻辑的经典。
以逻辑出彩,电影情节没有一丝无关紧要的成分,每一个片段都是悬疑剧的伏笔。
从片头伊始,演员的浮夸演技会令人生厌,但进入情节后,笔锋逆转,之前的滑稽表现都显得理所当然。
优秀编剧的魅力在于使每一个突如其来显得理所当然,所以你会发现你陷入了剧情,被导演牵着鼻子在逛。
然后立一个FLAG让你打脸,你还会暗爽窃喜。
再以演员的演绎点缀,五个大男人的形象可以说被他们演得魅力十足。
真正演得好的演员是怎样的?
是想到这个角色就知道他可能会做出什么行为,表现出什么神情,这叫深入人心。
电影在构筑一个沙漠城堡然后再将它摧毁殆尽。
就是在摧残玻璃心的近乎奔溃的内心。
最后可惜的一点就是结尾散了,这么缜密的节奏就是应该要有突如其来的结果直接结束而不是言情加煽情。
所以你是想抱着悬疑逻辑的心态找电影看的话,看完这部没错的。
所以你是想抱着荒诞搞笑的心态找电影看的话,看完这部没错的。
所以你是想抱着追梦偶像的心态找电影看的话,出门左转小时代片场。
如月的死,是死于关爱,不是粉丝!
我本人是一个地道的粉丝,有真爱的偶像。
但!
这部电影不是讲这个,他不是一个粉丝和偶像感情的故事!
尽管电影中展现的粉丝感情也着实很符合很真实!
请相信我!
他是借由这样一个故事解构人性的关爱。
5个人映射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会面对的5种关爱,亲人的伤害或过度侵入,友情的浅淡与丝丝温情,工作的巨大压力与抗争,童年的记忆和依靠,还有貌似陌生人的爱慕与支撑。。。
这些,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并非故意,但也许会联手毁掉一个人。。。
看似悲剧,然而,导演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大火中让如月选择不顾生命安危去寻找温暖,这时人性充满飞蛾扑火般的矛盾和感动。
5个联手的人也因此如释重负,陶醉于人性的温情。
如月最后现真容,更是强化她是一个普通人的意像。
每个普通人,不都是自己世界的主角吗,是身边人的“偶像”吗?
并非真的光彩照人,但无时无刻不被身边的人关注,洞悉。
最最后的一笔,是导演太精彩的设置。
他在讲述完这一切很合逻辑的人性和人生之后,又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人生其实还是有很多偶然,人生其实不见得如我们推理般严密,不是吗?
每个人都很满足自己給予如月的关爱,温情的推理也许只是麻痹他们自己的安慰剂?
不禁抚掌大笑。
其他,剧情的层次,表演的到位,都一丝不苟。
难得的还充满趣味,可以一口气看下来。
大师级的精彩!!
一间狭小的出租屋 一个风华陨落的女明星 一场死亡的祭奠 五个神秘的男子 无数个巧合的碰撞 是自杀?
是他杀?
原来是…… 推理精妙 又不乏喜剧成分的日本第50届日本蓝丝带获奖影片《如月疑云》: 另类解读偶像之死。
日前 该电影已经改编成话剧 将于7月28日登陆上海大剧院届时,电影《如月疑云》的制作方 也将亲临剧院 感受《如月疑云》在异国的魅力活动链接:http://www.douban.com/event/10871916/
很喜欢 可惜第三季换演员了 没感觉了😑
在哪里能看?
澳大利亚的风景很美,迷人的海岸线。
怎么看?
很好看
20090324
虽然没有字幕是猜着看的,不过还是要给个5星。
编剧故意造一个这么讨厌的Charlotte就是来气我的吗?真的希望不要有这样的雌竞角色。Lewis一直懦弱地逃避问题,如果是我绝对不会选择这样的男人。Emma过于烂好人了,cleo也有点太懦弱了。只喜欢Rikki,最后几集我真的气的恨不得魂穿Rikki把其他人都制裁了。最后Emma向ash坦白我也很不爽,Emma可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告诉ash自己的秘密,而ash一直在逼迫Emma。
看习惯了现在的特效,一下子看以前的特效,有点不习惯了。
不是很喜欢...
以前的特效真的可怕hhhhhhh两毛钱😂
追到第二季的时候,越来越喜欢Rikki了,就喜欢她那种直爽的性格,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鸟都不想鸟你.不太喜欢Cleo的性格,都被Charlotte欺负成那样了还能忍?!完全是一朵白莲花啊!!而Charlotte就是个实实在在的心机biao(感觉Charlotte好胖啊!)为了和Lewis在一起各种骗!话说Lewis的发型也是丑出新高度了!!
最喜欢rikki 救命啊那个cleo真的演的好夸张好烂 好烦啊啊啊啊啊啊啊哭戏没有眼泪就算了 动作好僵硬啊啊啊啊
小学的时候看的,现在为之前打分一,当时真的特别喜欢,然后第三季的片源找了很久,初中的时候又看了一遍,剧情大概都不太记得
第二季除开烦人的女配那条线外,别的线其实还行…
太好看
迷人的海岸线,是我喜乐的类型
竟然看了两季,还不错,澳大利亚的海岸线很美。
还可以
竟然真的追着看了三季 每次都觉得rebecca那个摆手摆的很尴尬